責任


2874 期(2019 年 9 月 22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責任的英文字串是responsibility,如果把它拆開來,回應是(response)及能力(ability)。以這兩個字來翻譯責任,便是回應的能力了。

  對事情回應是責任所在,而事實上,人有回應亦即選擇的能力。只是我們沒有很在意自己擁有的選擇權利,甚至有時候輕易放棄了這選擇的能力,容讓別人推着我們走。丹麥哲學家Kierkegaard齊克果巧妙的指出,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只是決定了「不決定」,至於選擇「不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如果在生活的決定上,我們不知不覺地只跟着習慣而行,或是跟着大隊的做法而行,就是浪費了我們所擁有的特別能力,而這種能力更是使我們有別於動物。

  在現代社會,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往往被人濫用,很多人用他的理論來解釋他們的行為,用來解脫許多應負的責任。弗氏的決定論認為事出必有其早種的因,如果追着這種決定論的講法,人的行為和决定都有事先的因由,所以人可以改變的不多;甚至可能沒有自由意志,他對自己做的事可以歸咎於先天或是社會;外面的因素都有理由構成我們今日的行為,那自然,誰也不必為他現在的行為負責任了。

  還好,一位人本與存在主義的心理學家推翻了這種理論,Victor Frankl弗蘭克是猶太人,在他被關在集中營的日子對決定論有很深切的反思。他看見在極度艱難底下,人不會都變成野獸,反而表現及突顯他自己的特性,甚至某些人更展現出人性的高貴,而他看見這些表現都是個人的選擇,而並非像決定論所說是由環境及條件而來的。

  既然我們能够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去愛或是去仇視;我們可以選擇去改變或是只有盲目的跟隨;我們更可以選擇反思或是只能夠堅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