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共舞


2874 期(2019 年 9 月 22 日)
◎ 閱讀馬拉松 ◎ 寸草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信徒以為,愛文字的人從事文字事奉不過是為興趣而作;也有人說,基督教的文字工作只要有信息就夠了,不需講究文藝氣息。捧讀滌然所著的《與文共舞》,筆者發現,這位眾多華人信徒愛戴的已故史祈生師母、基督教作家,已經以其一生的順服見證否定了上述迷思。

  連興趣也要奉獻?

  成長於中國內地會牧師的家庭,滌然從小酷愛文字,寫作本是興趣。但神要她把筆獻上時,她掙扎,因知道那意味着不能等想寫才寫,而是神要甚麽時候寫就寫,神要寫甚麼就寫甚麼,已超出個人興趣的安舒區,其實是要捨棄自我。也要犧牲許多社交娛樂,因為創作需要思考的時間與環境。但她最終順服,放下個人心思的東西,擺上最好的精力服侍神要她寫的信息。

  這些掙扎同樣真實地搖撼着筆者的心,寫作服侍,除了恩賜,還要捨己。不是自己的興趣,而是神的工作。

  文字工作不是文藝?

  這本傑出文人談文字的作品,標點符號、動詞、量詞的運用,以及英文式中文的毛病等,論述得毫不艱澀,任何人都讀得懂,用得上。中文的美妙,作者精練、活潑、清新、自然的文風,盡情展現。

  論到文字工作者的裝備與特質,滌然坦白、真誠地指出教會圈內對文字自貶身價的惡果:使信徒輕視文字工作,使有志者怠於改進工作,使寫作有成之人不願為主獻上……於是我們的小說不像小說、散文不像散文,連福音單張、刊物都不夠水準。

  她直言社會人士對教內文字的批評,「還不是那一套!水準又低、又沒甚麼好看的。」她引用以賽亞書三十八章二十節呼籲有恩賜者為神獻上自己的筆:你的「一生一世」,就從今日開始。筆者深感認同,不願見信仰文字與文藝脫節,不願見只有生硬的說教式文字或沈悶的見證,思量信仰的文化土壤正待耕耘。

  全是神的工作

  讀好書,讀作者的人生,深受鞭策。自問當作甚麼,細數神的工作,原來生命中許許多多的經歷和烙印,都為了成就今天、指向未來。

  滌然晚年在夏威夷生活的時候,剛信主的筆者寫下生平首篇信仰散文,檀島母會周刊登出沒多久,牧師告知:史師母很喜歡,直接拿去《海外校園》發表了。筆者離別檀島,留下另一篇給母會周刊,到香港後牧師來信:史師母又拿去《海外校園》發表了!由於少年時代早已經歷「被發表」,那次是班主任作主,文章送至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少年徵文比賽,獲頒二等獎,所以筆者雖感榮幸,卻懵懂地以為這次也是另一奇遇而已。多年以後醒覺,多次的「知遇」背後,皆是神的美意,晚矣。

  惟盡餘生之力把筆獻上,效前輩與文共舞的順服生命,以免他日天家重聚時抱憾莫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