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不是給你洗禮


2901 期(2020 年 3 月 29 日)
◎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九八零年李鼎新牧師加入基督教聯合醫院作第三任院牧,「最初只是commit(承諾)自己做三年,我想三年已經很了不起,之前兩位加起來都不夠三年啊」,誰知一做十年。當時聯合醫院處於環境惡劣和品流複雜的觀塘貧民窟中,李鼎新認同醫院的使命,不僅服侍醫院內的病人,更實踐創院院長巴治安醫生「無牆醫院」的信念,將醫療服務直接去到病患者的社區。

  出身貧窮 明白箇中滋味

  李鼎新跟不少香港人的故事開頭一樣,一九四九年政權變更前從大陸來港,嘗過貧困與飢餓的滋味。初時住過山邊的木屋,一九五三年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大火,「我和弟弟看着它燒起來」,之後搬進李鄭屋邨徙置區,一九五六年轉去衞斯理村。衞斯理村由衞理公會興建,用來安置災民,位於大坑道,共有八十戶,村內有學校和教堂。教會成為他流連最多的地方,並深受當時李廷英牧師的影響,「他不是要你去信耶穌,而是以基督教那種愛的精神和關懷的心來照顧我們年輕一輩」。二十多年後,他秉承同樣的心志服侍病人。

  小學畢業後曾出來當小販,後來全靠教會的獎學金完成中學課程,工作了一年,儘管父親反對,仍堅持入讀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他知道做牧師賺不到錢,不能改善家中環境」,一九六八年成為該院首屆六位畢業生之一。

  其後在堂會牧養三年多,接着在基督教協進會做了七年的青年工作,一九七八年去了英國伯明翰大學修讀教牧關懷,兩年後回港。當時聯合醫院院長巴治安醫生向他發出邀請,「我未做過院牧,亦未曾在那個地區生活過,覺得很大挑戰」,沒怎麼考慮就答應了,並搬進醫院的宿舍裏。

  傳福音之先 建立支援關顧

  聯合醫院的院牧部於一九七七年成立,為病人提供心靈關顧的工作,實踐醫院「全人治療」的理念。「我不是要做你們所認識的傳福音、洗禮」,而是重視關懷和陪伴,明白人在病榻上會產生諸多憂慮並衍生靈性的問題,治療不能只關注身體而忽略人的意念和感受。李鼎新記得有次去探望一位男病人,「他一直用床單蓋着自己,根本不同人接觸,就算醫生護士也不理」。直到李鼎新第三次去看望他時,對方認出他的聲音,才慢慢跟他說出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如果你做院牧的目標只是一見到病人就問︰『你信了耶穌未?我想你洗禮』,或許有人會接納,但多是抗拒」。李鼎新強調必須從關心開始,要先紓緩他的恐懼、懷疑,其後可再進一步講信仰,將上帝平安的信息傳給他。他說聯合醫院不是教會,無法繼續牧養,「之後會介紹他返教會,由那裏的牧師負責」。

  醫療團隊擁抱貧民

  院牧雖然不是醫護人員,但在聯合醫院裏面「並不是一個附屬體,而是其中一個醫療團隊成員」,所以容許翻閱病人的資料,「我不用很仔細,但要知道病人基本情況」。那時他看不明醫生的字體時,就會叫同事去急症室直接問醫生。

  在李鼎新眼中,基督教信仰推動聯合醫護的工作熱情,營造出一種家庭式的環境,所以區內的人,即使不是來看病,也會去醫院坐坐。有次有個滿身酒氣的男人一早在醫院發牢騷,影響到其他人,李鼎新認得這是街坊,於是跟一位女社工帶他往辦事處,男人不知怎地突然亮出刀子,最後經勸止而放下,倒是在門外的保安準備衝進去營救他們。

  「我們兩個就若無其事,因為你在觀塘見慣了這些吵吵鬧鬧」。他說即使是聯合醫院的社康護士,一個人走上龍蛇混雜的徙置大廈,「她們從未驚慌,因為從未試過有意外發生」。穿上藍色制服的護士,去到最貧困的地方照顧病人,備受尊敬。

  從病房走進社區

  這種外展工作其實是實踐「無牆醫院」的信念,「社區就是我們的醫院,病人去到那裏我們都有責任照顧他,盡量不想他要再回來」。而李鼎新亦會因應社工的轉介,走進社區探望出院的病人,如是讓他發現許多淒涼狀況。

  就如一些今天稱做腦退化的老人,又或是弱智的孩子,家人要返工,就索性將他們用鐵鏈鎖在水喉管上。這些人間的不幸讓李鼎新思索可以怎樣做?後來他透過義工成立「愛鄰中心」,主要幫助出院後的獨居老人。義工主要來自教會,為他們送飯、打掃或協助個人衞生清潔等。「這叫做neighborhood(睦鄰),醫院的接觸提供一個開始」。

  他亦留意到區內工廠林立,勞動階層常發生工傷意外,而且病房內有不少飲酒吸毒打架的病人,一般壽命不長,於是舉辦一些課程如「退休由四十開始」,教導居民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並動員醫院不同部門如精神科、老人科、社工,甚至財務部的同事參與,「大家都說如果是為社區人士的福利,我們不會計較。所以大家合作得很開心」。

  推動善終服務

  在英國進修時,李鼎新曾經在當地的醫院實習半年,對善終服務有了些認識,大概在一九八四年跟一班社會人士,包括律敦治療養院的天主教修女推廣此服務。當時在香港仍算陌生,「在醫療上我們沒辦法起死回生,但在他(人生)最終的時候,可以在較舒服下安靜地離去」;並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善終服務會(善寧會前身),及後該會更創辦香港首間推行善終服務的院舍——白普理寧養中心。

  一九八七年他與聯合醫院的華潔瑩護士長、院長謝俊仁醫生等去了英國參觀善終服務,回來後在私家病房開了幾張床位作嘗試,稱之為「懷安科」,協助醫院推動善終服務。

  基督教與天主教合作

  作為基督教醫院,聯合的院牧部除了牧師外,原來還有修女。李鼎新說大概是一九八五年左右,有一名來自愛爾蘭的修女作為合作伙伴一起服侍,到大約一九九三年退休,由另一名修女接替她。他說最初的確有醫護略帶微言,認為不大妥當,恐怕對方「還會帶病人上天主教堂」。

  不過,對於聯合醫院的創辦機構基督教協進會來說,他們本來就是跨宗派,強調合一及普世精神,跟天主教保持友好關係。李鼎新指出天主教在香港的醫療服務其實早於基督教,並讚揚他們的牧靈工作看重關懷靈性,反而基督教的目標「要人信主的成分很重」。

  事實上同屬基督教協進會的楊震社會服務中心,於一九六七年率先引入社康護理服務後,亦協助聖母醫院開設相關培訓,「他們不會分對方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只要事工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去做」。最終修女與院牧部合作愉快,並獲當初反對的醫護所接納和欣賞。

  十年院牧工作豐富了李鼎新的牧養生命,「因為能夠更加體貼別人」。他說耶穌開始傳道時已醫治病人,醫療成為基督教事工的重要一環,聯合醫院亦承擔這使命。而他作為院牧,負責照顧病人心靈的工作,並推廣至社區,用另一種方式實踐基督的愛。

  

  李鼎新 ︳基督教聯合醫院前主任院牧

  訪談日期︰2019年4月5日

  訪談學生︰堵淑奇、黃永強 / 香港浸會大學

       黃煒恩、劉清雅 / 華英中學

  整理及撰寫︰馬少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