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開始—
重新注入生命色彩


2902 期(2020 年 4 月 5 日)
◎ 廣蔭頤養 ◎ 何婉慧(廣蔭頤養院院長)
黃智恆(廣蔭頤養院職業治療師)
劉明鳳(廣蔭頤養院駐院牧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社會老齡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而長者的靈性需要與關顧亦成為全球各方專業學者近年努力研究的重要議題。為甚麼老年與靈性拉上關係?靈性又如何影響年長者的生活質素?

  

  

  世界衞生組織提倡靈性為全人健康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病人與醫生已經開始知道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包含重要的生命價值元素,例如:信心、希望、慈悲感等。而我們要將對生命『靈性』的價值放進促進全人健康和提倡生命質素的工作中,並強調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註1)」(WHO, 1998)。而一些學者亦為「靈性」(Spirituality)訂下相關的定義:「靈性是一種透過每個人追尋生命終結的意義、目標,超越生命困難及經歷與自己、家人、社羣、大自然或與神聖力量結連的關係,而發揮自我內在的生命質素。而靈性亦會藉個人價值觀、信念或行為習慣等表現出來(註2)」(Puchalskietal, 2014)。

  老「靈」.轉化

  早陣子,我們前往澳洲參加了「第八屆老齡化與靈性國際會議」。當中一位講者分享了一項關於體弱長者與靈性的研究,希望了解長者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還有甚麼渴想。參與研究的二十五位長者,年齡介乎七十一至一百零二歲,當中超過八成居住於護老院,包括有宗教及無宗教信仰人士。研究發現,長者限制/困難(可能是身體/心智/情緒方面)雖然大,但內裏卻有一個強大的「自我靈性轉化」(Self-transcendence)的能力:「即使遇上逆境,卻能發揮/提升/激發內在潛能」。愈是體弱的長者在靈性上有較高的靈性轉化能力,反映靈性可以發揮幫助長者在重重困難中得到超脫的重要功能。參與研究的長者更指出,能夠暢談及表達對自己生命具重要意義的事是一個十分奇妙的過程,更形容為「好像被撕破表皮」,展露出最真實的自己,感覺到與人連接。研究指出「用心聆聽」、「認真對待」及「無比尊重每一個人的需要」是達致優質的靈性照顧的重要元素。

  不少長者大半生營營役役,疲於奔命,所求的是平平穩穩的生活。可惜歲月不留人,身體機能逐漸減退,大小病痛亦隨之而來,令他們常常藥不離口。由昔日的家庭照顧者慢慢變成被照顧者。身分角色的轉變、身體機能的消退,或多或少帶來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影響。更甚的是,有些長者患上在旁人眼中比癌症更恐怖的認知障礙症──在醫學上仍未能完全根治方法的退化性疾病。著名的神學家約翰‧斯溫頓(John-Swinton)形容世人看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或患者自己也會認為活在世上是浪費時間,也正蠶食社會上的資源。他們怕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是世界的「負資產」。

  當世界資源不斷萎縮時,我們會選擇接納和肯定這些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還是選擇拒絕和遺棄他們?當有認知障礙的長者生活在我們的社區、教會或就在我們的身邊時,我們應該或不應該做些甚麼?

  歸「靈」.重啟

  約翰.斯溫頓提倡每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與其他人一樣也是有着「公民身分」(citizenship),除了需要被人肯定和尊重外,同時,他們亦擁有自由、選擇、平等的權利。最重要是他們仍然可以活出自我和追尋生命的意義。雖然他們因為腦退化而記憶力減退,但只要我們懂得以不同方法進入他們的世界,自然會發現許多非凡的故事。透過故事的陳述,他們可以再次與「我」及「世界」從新接連,亦讓其他人不只看到他們的「軀體」(Body),而是他們的「身心靈」(Body-mind-spirit)、「全人」(Well-being)在萬事萬物中產生共融。我們作為陪伴者,也可以體會神的創造。雖然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軀體」看似已經走向朽壞的階段,但心靈卻往往能保持與神和人以及世界的接連。

  學者們亦提倡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建立友善教會(Dementia friendly church)。那麼,基督教屬靈資源能如何幫助他們?事實上,不同的宗教禮儀,如詩歌,經文及祈禱等能發揮獨特的效用。有些已經患上中期至晚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他們可能已經失去語言表達的能力,目光時而呆滯,看似沒有反應。但當他們浸淫在屬靈的氛圍中,一起詩歌敬拜時,又彷彿被神及其他人的關愛所觸動。在感受到愛與被愛時,他們亦能在安恬中一展笑靨。在我們認識的長者中,金伯伯平日時常要求回家,但當我們邀請他一起禱告時,他都能安靜地細聽每一句禱文,並且在禱告完畢後表示謝意。張婆婆因為經常自說自話,不願細聽別人說話的她總逕自說過不停。然而,每當她參與崇拜時,卻會凝神專注地聆聽着神的話語和教導。我們相信屬靈資源確能引領長輩們重拾昔日享受與神、與人,甚至與自己同行的時光,帶動他們仍有的感知體驗,激發內在對生命的渴求等,讓生命重注盼望。

  過去,我們可能因缺少這方面的了解而錯失了牧養這些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年老信徒,他們或許已被遺忘在信仰羣體之外。現在,我們盼望能為他們建立一種合乎他們能力而能讓他們參與的教會聚會。因為他們也是在地上的「公民」,在神國度中的「子民」,屬「靈」的資產,在「靈」裏滿有豐富的內在素質。我們期盼在不久的將來,在各教會中亦能持續關顧這羣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信徒,成就神多元且豐富的事工。

  「靈」聽.關愛

  在旅程中,我們也走訪不同服務機構,從中了解澳洲在長期照顧服務上的需求和發展。而其中一所位於澳洲Rooty Hill的長者服務機構,提供主流優質長者住宿服務超過十五年,一直為這羣不被遺忘的長者提供一項以感官治療及靈愛為根基的平安關顧服務。在日間,約六至七位有晚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會被安排在一個十分安靜的房間集中看顧。當踏進由隔音玻璃趟門分隔出來的房間時,便可感受到柔和的音樂及香薰的味道安撫着心靈。專責的照顧員對每位長者的生命故事瞭如指掌。此外,照顧員每天亦會為各長者輪流進行感官活動,包括手和臉部按摩、輕輕拍打及唱歌等,又會擁抱及親吻長者的前額或臉龐,令長者真實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被愛。他們那種關愛長者需要的態度和敏銳能力,確令我們也感受到那份「愛人如己」的真摰。

  

  

  另外,我們亦有幸拜訪創立三十九年的澳華療養院基金會轄下不同類型的長者服務單位,見證他們對長者服務的創新成就。其中的「錢梁秀容療養院」主要為華人而設。安老院建於公眾公園旁,每間房間都有開揚景致。院內設有遊走徑及戶外種植區,長者可於室外散步或打理園藝。在這裏居住的長者不論體弱程度如何,睡床都沒有安裝床欄,院方也不會使用約束物品。這也是香港鮮有的做法。問及如何預防由床跌下的意外,院方指他們會使用Crush Mat(防撞墊)及把床調至最低位置。而對於活動較自如但仍有一定跌倒風險的長者,床高的設定則需由治療師評定,並會掛上Bed Height Indicator Tag(由床上垂吊到剛剛貼地的一個指示器)讓照顧員在每次升降床後都懂得調校至所指示的高度;有需要時亦有紅外線體位警報器或床邊扶手,保障長者的自主及安全。種種設備和做法都體現出院方對長者們的體恤、愛護和尊重。

  

  

  

  從「靈」.重注

  我們深信靈性關顧對於長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當人面對疾病、年老及生命受到威脅時,不論有否宗教信仰,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例如:擔心、憤怒、失落、失控、喪失尊嚴、失去社交角色和人脈、失去希望和夢想、喪失自我形象、分離、被遺棄的感覺等。我們盼望能一起發揮我們自身「溫柔」的力量,透過溫柔的聲線、貼心的觸摸、用心的聆聽、真摰的對待,去尊重每一位長者獨特的生命。同時,透過重整過往的生命經歷,讓長者尋回自己的靈性需要和來源,再透過合適的生活互動和環境,平安、寧靜、舒適的氛圍,為長者注入希望、意義、舒適、力量、和平、愛和聯繫,減少對年老及死亡的恐懼,減輕他們因疾病帶來的痛楚,重拾自主獨立的能力,讓生命活得更有活力和盼望,並讓他們對死亡找到新的定義。當親人也體會到長者有一股平和及正面的力量去面對疾病和死亡,這個正面的訊息也盼望可令他們在生命中自我靈性轉化,在哀傷的過程中逐漸減低悲傷情緒,並重建生命的信心和盼望。而作為照顧者的同工,能夠見證長者能夠平安和舒適地向着生命的標竿直跑,也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正向心理的態度和情感,增加工作上的成就感。這正好反映「靈性」可以幫助長者、親人和照顧者的生命在不同困難中,可以重新將生命焦點定位。在逆境中發揮生命內在美好的素質,重注生命美麗的色彩。

  註1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1998). WHOQOL and spiritually, religiousness and personal beliefs: report on WHO consultation. WHO. Geneva.

  註2 Puchalski, C. M., R. Vitillo, S. K. Hull and N. Reller. (2014). Improving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of whole person care: Reach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17(6): 642-656, p.5.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