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牧養


2906 期(2020 年 5 月 3 日)
◎ 教會之聲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世情在翻滾!由二月初至今的三個月之間,社會在空前的管治困境之中,又再加叠承受來勢洶洶的病疫艱險。面對突發而急激的衝擊,教會由初時的深沈掙扎,進退維谷地思慮是否需要「停止聚會」,到漸漸需要接受這項好像「逆天」的抉擇。

  在這無奈的抉擇之後,作為替代及補漏,各堂會紛紛嘗試借助日新月異的數碼通訊科技,為信眾安排各適其適的網上聯繫。加上牧會觀念上的更新,於是教會逐步摸索出一套嶄新的,「不用聚集的聚會」牧養模式。像網上培訓課程、網上祈禱會、主日實時直播崇拜聚會等;堂會用心的配套籌畫,建構起可觀的「無接觸牧養」體系。

  由「不用聚集的聚會」到「無接觸牧養」,新創的詞彙盛載着新的事物;畢竟這些都是教會在危情之下的「偶然」突破開拓。究竟這些運作都只是此刻此情的權宜應變,待至危機過後則牧會模式需要「復原」?還是牧會模式可以順勢接續下去,索性除舊更新?現時險情未過,然而有些教會現象頗值得留意,以便日後檢視優化,與時並進。

  都市生活的忙累節奏,一直在窒息堂會的週間晚上祈禱會。不少堂會在這段日子組織了網上祈禱會,多能驚喜地使這項經典操練「起死回生」!其他像「主日學」之類的教導事工,也同樣取得久違的熱烈響應。有些堂會更能每週的五個晚上都安排「網上聚會」,每晚輪流編作一組分齡活動。此外所有各層會議都化繁為簡,大家多點互信互委,結果辦事效率奇高。像這樣的妙事,固然有着處境因素,卻是值得用心建立的。

  哪,牧養真的可以長時日地、大幅度地「無接觸」嗎?其實健康的社羣生活,是個人生命健壯的必備成長平台;而社羣生活的凝聚、情誼、歸屬、互建,都離不了「面對面」的相處。「不用聚集的聚會」的「無接觸牧養 」,只是讓我們醒覺,牧養信眾及信徒相交,不應規限於場地、時間和形式。往後既不宜輕視「實體聚會」;主僕的工作也要慎重避免動輒 home office,要留意自律和交代。

  到底,牧養是生命關係和切身關顧。例如運用數碼通訊,就要敏銳「弱勢」人羣的條件;他們即使懂得採用那些程式,家中卻不一定裝有 wifi,而手機計畫亦不一定具有足夠的上網數據。牧養不單是安排節目,牧養是生命關係和切身關顧。

  區伯平(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義務牧顧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