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世界與信仰實踐
 回應關鍵情境突破差異


2938 期(2020 年 12 月 1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會常常將抽象的原則概念,視為具體的規範和要求,又將宗教事務放在任何其他性質的事務之上,沒有對應當下處境,以致讓人感到「離地」。由德慧文化主辦之「多元世界與信仰實踐」新書講座已於十月三十日舉行,由許立中先生主講。

  許立中先生指出,教會經常強調認識的是絕對真理,但真理是相對性的,就如從不同角度看廬山,會因為建基於不同形勢之上,而看見不同的風景。更正教強調唯獨聖經,聖經是信徒唯一準則,但聖經的內容包含了不同朝代,既有歷史書,亦有詩歌書等文體,即使為信徒提供客觀仔細的地圖,仍要視乎他們選擇的是一天遊還是深度遊。他又認為,教會對於「多元」、「相對」多是產生抗拒,強調真理只有一個,不明白相對觀點,但不同宗派、不同學者專家對聖經帶來的不同亮光,其實就是多元相對的體驗。

  他直言教會對社會和道德議題的退縮並非今日之事,例如對政治、同婚議題會站在比較邊緣的位置。當一般信徒仍然活在自己世界裏,知識分子早已從人文傳統表現了對世界的關懷和思考,以致今日基督徒要在現實世界捍衞信仰時,任何有意義的討論都不能越過人文主義所定的界線,結果基督信仰持續地透過策略性讓步,來穩住自己的陣腳,例如避開不談聖經中殺戮等等被世界視為荒誕的故事。

  許立中續言以前電影的角色壁壘分明,但近年如《無間道》等電影不再如是,教牧應思考今日應教導人們選擇做好人,還是如聖經所講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今日很多人以教會的政治參與程度,去判定教會是否「堅離地」,他認為此態度有所偏頗,因為問題遠深於教會對政治的冷漠。其新書《只緣身在此山中》特別提到奮銳黨的西門,在符類福音的記載,除了記述西門是政治活躍分子的身分外,再沒有更具體的記載,他仍然與其他門徒共同進退,也證明耶穌不排斥政治活躍分子,也是因為政治參與在天國事業中並不佔有位置,僅是不需要抗拒或擁抱的活動。

  他認為有時候不參與也是一種參與,教會本質上不是功能團體,無需要有具體的政治立場,卻是滲透及存在於社會的信仰羣體,自然地容納社會不同階層,使教會真正能關懷各方。教會對政治的影響是透過聖言宣講,而不是政治的介入,因為一切政治實踐都帶着策略性的部署、具體限制和實際執行上的偏差,若將政治立場直接兌換教會立場反倒帶來危險。

  今日因不同政見造成的教會撕裂,許立中先生剖析指,上一代堂會相對單一,會友間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關懷觀相對接近,亦較着眼於個人層面的道德修養和屬靈狀況,以致分嶺不明顯,更可聯手舉辦港九培靈研經大會、華聯會培靈奮興大會等合一事工。但一旦牽涉社會事務,彼此間分歧表露無遺,畢竟中環精英與基層市民着眼點可以在有相當大的分別,加上近數十年教育普及,令基層教會下一代攀上階梯,信徒亦積極參加神學院和機構的活動,令教會默默地起了變化,舊有二元對立模式,令教會和信徒提升到原則的對立,甚至勢不兩立,造成敵我矛盾的局面。

  他認為,每個人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是因為各自有無可爭議的親身經歷,只能忠於自己最後判斷。就如宗派羣體間永遠存在對立的張力,是無法擺脫本質。耶穌不是呼召人進入宗教,而是作門徒,建立真實的信仰,成為支撐生命的支點。他提醒,慎思明辯後需要返回信仰的基本,十二門徒沒有可觀的學歷,只是誠實面對上主,作出無畏的決策。

  他認為縱然任個事情都可有不同觀點,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只得一個,就如昔日香港人看獅子山只得一個角度,但今日獅子山精神缺乏關鍵情境,同舟共濟只變成陳腔濫調,無法起作用。他總結說,最傳統的教義,若缺乏了關鍵情境或角度,就難以在多元世界中突圍,令人念念不忘產生迴響。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