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之憶


2999 期(2022 年 2 月 13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前家裏大掃除,丟掉好多舊物,這樣的斷捨離若能定期進行,家裏的廢物必定大幅減少,不過,執拾舊物總會勾起很多回憶,所以進度總是很慢。

  那天執到一張舊報紙,看到一則「親子木工班」的報道,那學費還挺貴呢:二千元六節課,材料費二百元,學做一張小板凳,那製成品可真矜貴。不過,看圖片中的媽媽和孩子全副武裝,戴上眼罩穿上厚手套,一臉認真地做木工,相信他們應該覺得物有所值。

  家父是木匠,不時在家裏工作,所以自小對鉋、錘、鋸……這些工具絕不陌生,加上左鄰右里也多的是三行工人,很多人有空就開一張工夫凳在街上刨木,刨出來的「刨花」就成了孩子們樂此不疲的玩具:套在眼上成了眼鏡,套在手腕就是手鐲,如此玩上半天,直到大人要清理垃圾才一把將我們的玩具掃掉。

  在五、六十年代,木工本屬男孩專有,但由於弟弟排行最小幫不上忙,所以父親有時會找姐姐和我幫手,例如「省」砂紙、錘釘子之類,姐姐天生愛做手工,所以每次都非常落力,我卻是「四體不動」只愛讀書的書呆子,往往不情不願馬虎了事,不過,長大後家裏若有甚麼修理,要拿錘揼釘竟也難不倒我,倒要感謝父親當年的訓練,回想起來,父親實在送給我們很多個二千元課程。

  父親的手藝相當出色,比起同一條街上住的其他木匠,他造的櫃款式設計和選料用色都不落俗套,而且手工精美,極其耐用。他曾造了一張小椅子送給外孫,可惜粗心的我竟遺留在渡輪上,至今每次想起仍心痛不已,要不然,肯定至今還能用呢。

  看着舊報紙,追憶着父女間的點點滴滴,能不慨歎歲月如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文藝版】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