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職青信徒無力感
 反思教會牧養角度


3028 期(2022 年 9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世界華福中心已於8月18日在網上舉辦「上帝!我不想努力了!」職場使命門徒工作坊,了解職場年輕基督徒的工作、靈性與使命,同時探討教會可如何支援職青信徒,幫助他們面對現實中的無力感與疲憊。

  世界華福中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了解18至40歲職場基督徒的「躺平」狀況(編按:「躺平」為網絡用語,意指年輕人無欲無求、不向上流的處事態度)、內心話與對「使命」實踐的想法,受訪者主要來自台灣及馬來西亞。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六成受訪者有過「躺平」的想法,卻因為使命感、責任感或生活壓力等原因而無法「躺平」。大部分年輕人認為,想「躺平」的原因是對社會感到失望或無法調適,其次是工作壓力及即使努力也無法顯著提升生活水平,不過他們大多願意主動尋找出路,其中23%受訪者選擇尋找信仰的力量,惟仍有17%認為沒有出路。

  調查又發現,大部分受訪者認為「職場使命門徒」是傳福音、領人歸主或大使命,然而卻感到疲累和有壓力。問及「職場使命門徒」與自己的距離時,逾六成受訪者均表示自己和使命忽近忽遠,感到自責或麻木;至於在職場實踐使命的過程中,約半數受訪者認為,難以在複雜的辦公室人際關係下實踐信仰,又或因工作壓力而沒時間思考使命。

  諒解青年難處 對抗資本主義文化

  台灣Podcast主持人神學少女先闡述「躺平」的定義,她指「躺平」意即不想努力,因為努力後無法得到自己渴望的東西,反映了一份無力感;但還是盡力把事情做好,只是不會對工作有更多的期待,更遑論奮鬥的動力。她以殺戮戰場形容職場,職青是上陣的將士,教會正是讓士兵休息整頓的地方,但若教會本身存在問題,職青便感到缺乏安息的環境和時間。

  另一台灣Podcast主持人毛叔表示,他經歷過到外國工作,深深明白年輕人對社會無法調適的感受,加上面對資本主義的壓迫,「躺平」某程度是一種身體及心靈上的防衛機制。他認為,教會有時跟資本主義走得太近,因而變得強調成長、生產力甚至訂下增長目標,感覺似關心會友出席率多於個人生命。「工作已是每天都要追求業績,如果到教會也是同一種趨勢和邏輯時,真的是累垮了。」他強調,「躺平」並非甚麼都不作,而是要恢復失去的關係,例如教會羣體應對抗生產力導向的社會,在關係上復和及坦誠分享信仰上的掙扎,當看到別人需要時提供幫忙等。

  當日亦有邀請其他地區的信徒分享,其中來自香港的Carol表示,香港工時長,準時下班反被認為是躲懶的表現,加上無法承擔的高樓價,年輕人不得不選擇「躺平」。不過, 她認為教會似乎較少關心信徒工作,只是強調祈禱、事奉和倚靠上帝;然而,年輕人最希望教牧同工了解其工作辛勞,體諒他們的處境和挑戰與上一輩截然不同,這已是一種安慰。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新會員堂巡禮】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