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將)退休者的生命教育—生活迴響


3065 期(2023 年 5 月 21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般來說,六十歲是退休年齡。2015年,政府將公務員退休年齡延長到六十五歲。為何不是六十三歲?又不是六十七歲?近年,有提供退休金的國家已延長退休年齡,原因之一是政府負擔不了龐大退休人口的退休金。若香港政府不需太多考慮退休金(因香港採用強積金),香港政府是否可以更有創意思考退休問題。簡單來說,退休不只從年齡來考慮,更需從退休者福祉(well being)來考慮。

  只從年齡決定退休是一刀切的做法,好處是簡單,容易處理,不需爭論,但其弱點是決定哪年齡一事只是很隨意決定,沒有根據(所以,法國人出來抗議)。更重要,這一刀切做法對退休者的身心靈健康是負面的,因為從工作到沒有工作,退休者沒有任何過渡。一刀切的退休令退休者即時失去生活的迴響,並由此,退休者感到關係疏離。

  工作者已習慣從工作中經驗到生活的迴響,並從中建立和體驗自己。生活迴響從與同事相處、合作和活動而來。退休代表從工作關係而產生的生活迴響停止了。雖然昔日同事可能仍歡迎退休者回來相聚,但關係已改變了,昔日的生活迴響已不再有。但若退休者在工作中經驗到的生活迴響是負面的話,退休絕對是一份釋放。又若退休者的生活迴響不是主要從工作而來,退休帶給他的疏離感可能不會太大。相反,若一個人的生活迴響主要從工作和其相關性帶來的話,退休可能是疏離。其中,我想到牧者。因信仰緣故,很多牧者一生全情投入事奉,他的人際網絡都是與他的事奉有關,甚至沒有發展出自己的興趣。所以,退休後,很多牧者很不習慣,因為他們缺乏在教會以外的生活迴響。這解釋了很多牧者仍要保持顧問或以「退而不休」等美代詞保持他們需要的生活迴響。

  如何建立生活迴響不是這文的關注,本文關注如何在制度上預備退休者失去他習慣的生活迴響。方法之一就是引進漸進退休計畫。簡單來說,踏入六十歲,工作者可減少一日工作,工資也相應減少。兩年後,工作者再減少一日工作;到六十四歲時,再減多一日工作。六十五歲退休時,他只是從兩天工作退下來。工作者多出的時間就是讓他可以建立在工作以外的生活迴響,逐步不倚靠從工作而來的生活迴響。這是為退休者福祉的退休政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