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賀爾曼·亨德是倫敦三位大美術家之一。他與其他兩位發動過一個稱爲「前期拉裴爾運動」,其目的在乎研究自然本身,與以拉裴爾以前的畫家作品爲模範,來改進那時所產生的藝術作品。
爲了尋求每一個細節的眞實性,亨德不辭跋涉,親自旅行,歷盡無限辛勞去到巴勒斯丁及其他地方實地繪畫當地的風光,服裝等等。而選擇素材,塑造典型,以求他所作的聖畫景物歷史的眞實性。他不厭其煩地爲每一個主題找尋眞實而正確的背景。他每繪一幅以外國地方作背境的畫而自己尚未去該地實際考察過他便絕不動筆。這幅「世界之光」,是經常被人們複製的有人說它是「聖畫中最高貴的作品之一。」
「看哪,我站在門外敲門,凡聽見我的聲音就開門的,我便進到他那裏,與他一同坐席。」此一經文在賀爾曼這幅偉大的美術作品中得到具體化了。「世界之光」有兩幅創作,一在英國牛津奇布學院,一在倫敦聖保羅座堂,二者均爲奇異之作,設色美妙,每一個細微的部份皆具巧思。
畫中有彩色的奥秘和光暗的混合,使人心靈趨向敬虔與崇拜,它的手法是適於宣傳·福音。它描寫着人類命運懸而未决;「神聖之愛」耐心等着人類不願意的心的那一刻。這是上天或下地的選擇。這是基督不停地向人挑戰。在此,我們看見對於昏睡的人,一直都有愛心照顧的,這是以油彩畫出來的「决定的呼召」。
在這幅油畫中,亨德描寫了人類的心門已被生了銹的釘和鐵鍊封閉着,攀生的常春藤也把門拴纏結和束縛了。一隻黑夜鑱活動的動物蝙蝠翺翔於附近。門檻生滿了荆棘和野草。耶穌午夜行近那裏,祂裝扮成一個先知、祭司,和君王的模樣。白袍表示祂的先知職位,胸甲表示祭司,荆棘編織成的金冠冕宣示其爲君王。
祂帶來兩重光輝,在祂手中的燈籠,表良心的光。它揭發罪惡。其火紅而烈,從裏面發出來的光輝照射着門,雜草和蘋果—人類第一次犯罪的象徵。另一種光輝,是由基督的臉上發出來的,這光宣示着救恩的盼望。它是一種柔和而崇高的光輝。祂的表情像上帝的仁慈一樣感動人的。祂這樣站在每一個人的心門外,要求准許進去。
耶穌阿,依然站立,閉緊心門之外,依然虐心仍忍耐,忝負救主名號,可羞,可羞,可羞極,儘祂久立心焦!
耶穌探訪撒該,與他一同進餐,結果一些神奇的東西進入這位爲大衆輕視的生命裏面,因爲耶穌已進入他的心中,他對生命與財富的態度就整個轉變過來了。
甚至那位供給祂一間爲逾越節用之樓上靜室善良的人,不久就發現祂那時的客人後來竟成爲主人,因爲那次的晚餐聖禮,和那間房成了基督教教會誕生的表記。
甚至今天正如昔一樣,當耶穌進入人類生命裏面,一些奇古妙的事情就發生了;祂的權力會聖化每一個房間;美化每一種活動;榮化每一個職責,把我們普通的水,變成使人甦醒愉快的酒。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1964年第9期第7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25/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元範室】
【家庭婦女】
【寓言】
【寰宇教聞】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聖畫與畫家】
【芥子集】
【論壇】
【講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修一助】
【靈裏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