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夫提出宗教改革靈修學重視一種信徒間互相作屬靈導師的靈修模式。縱使麥格夫在這論點上主要針對祭司不是神人間的中保,並未有再作進一步的探討。筆者認為強調信徒皆為祭司的宗教改革靈修學能夠提供一種既包括個人,同時亦包括群體的靈修模式。信徒皆為祭司的觀念促進個人與上帝直接的溝通,同時促進一種群體牧職的精神。信徒皆為祭司的觀念並沒有否定牧職人員的貢獻與價值,不過卻扭轉一種金字塔式與科層式的教會觀。牧者與信徒一起在上帝面前都是上帝的兒女,彼此同心合力彼此關懷,推動教會的事工。 麥格夫指出宗教改革靈修學並非注重人藉修練而提昇自己的屬靈生命,相反著重以上帝為中心,強調上帝的恩典導致信徒的屬靈生命成長。筆者十分同意這論點,同時覺得「靈命塑造」(SpiritualFormation)的觀念,必須解釋為上帝藉聖靈的力量塑造我們,而不是我們設計一套程式,使人完成課程後自動地靈命更新。在現代社會的潮流影響下,人相當注重人的經驗、經歷,與及人性的發展與實現,筆者同意神學思考與及靈修學建構需要注重人的經驗,不過若果不是上帝首先啟示自己,我們哪裏會有屬靈經歷呢!因此,我們不能停留在人的層面發展靈修學,同時需要以上帝為出發點,探討人的屬靈經歷。 麥格夫對宗教改革靈修學的探討,提醒承繼宗教改革精神的更正教徒,注意宗教改革靈修學對今日信徒的意義。麥格夫指出宗教改革靈修學著重聖經、信徒皆為祭司,與及以上帝為中心是十分正確的,不過他仍然可以引進聖禮、基督徒的聖召等宗教改革的靈修學其他的向度。同時,稱義與成聖之間的關係仍需加以發揮。縱使馬丁‧路德沒有否定成聖而談稱義,但是將成聖描述得更細緻的是約翰.加爾文。總的來說,宗教改革靈修學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其中有不少亮光等待我們汲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
中秋節俗之神聖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