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國教士來華傳教,為易於與華人接觸,又易於被華人認識,教士到中國後不久,即會安上一個中文的姓名。至於西教士命名,有一些是由先在中國的西牧代為取名;有一些是由教授華文的唐先生代為定名;另有是由中國華人牧師代為取名;更有是西教士自己而定。對中文定名有一些取西國姓氏單字按聲韻取名;亦有從西國姓名單字聲韻取名;甚至亦有單字單音取名。至於安中文姓名更要取其義,故此有一些是非常中國傳統化,聽了不像外國姓名;有一些極為簡單,一聽便知道是外國人;有一些古雅難明。所以對於西教士譯名學的研究,都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一八四七年在「粵東香港飛鵝山書院」所出版的《致富新書》,是由「合眾國鮑留雲易編」(按易編即譯編)。鮑留雲是合眾國人,無疑是來自於美國,昔日又稱之為花旗國。然而在《致富新書》有一位唐先生寫了一篇序言,其中有載:
「外國重文人之學,他邦求識字之人,聘黃夫子而談經,請唐先生而論道。鮑留雲先生,係合眾國之肄士,飛鵝山之傳道師也。以幽雅之地作書院,選靈秀之子為徒。斯地也,前通大江,後連峻嶺,西爽朝來,南薰午接。間栽綠竹,或植青蕉。窗開四面,書堆十圍,鮑先生居之,窺夜月以橫經,光映琴案。對奇花而展卷,香滿書房,賞遠近之勝,樂朝夕之宜,留連翰墨,嗜好圖書。咿咿高吟,喜門徒之立志,循循善誘,賴夫子以裁成。」
鮑留雲先生是飛鵝山的傳道師,從飛鵝山書院的地理位置所在,在馬禮遜山(即今日摩利臣山)上,坐南向北,前望便是維多利亞港,遠眺尖沙嘴、紅磡、獅子山、九龍城、鯉魚門盡在眼簾,而坐南峻嶺(今日的金馬倫山),可謂林木茂盛。鮑留雲是「傳道師」,又能「選靈秀之子為生徒」、「書堆十圍」,又喜「門徒的立志」,他可說是當日飛鵝山書院院長Rev.SamuelRobbinsBrown。在容閎的《西學東漸記》譯作「勃朗牧師」,而鮑留雲牧師於一八四七年一月帶了黃寬、黃勝、容閎三位學生到美國留學。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