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是IQ與EQ,尤其對心理學較門外漢的人士也紛紛用兒童智能的高低來形容自己的兒女,我經常遇上家長發問如何辨別智能的問題,試就本文分享我的辨別法。
從孩子是否能在較早階段便開始說話,是可以推測他是否有高天聰。一般孩子在十五個月就開始說話,較聰明者不到一歲便可以說話,他的表達能力發生在行走之前。
另一辨別途徑是孩子能否正確地模仿成人的說話意思,當然這能力必須是建立在平時的留心觀察和進一步的發問和澄清,較忽略別人動靜的孩子每易掌握不到而損失學習機會。
與參照別人說話有相關的是孩子所能用於說話的字數,愈多而廣泛亦意味「語匯」的豐富,這和「健談」有分別,因後者可能用字偏於陝窄而只是「長氣」。
此外,當孩子要回答別人問題時,他的答案的深入程度也可看出他的智能,如一個能說「張牧師今天帶了一個黑色的公事包」的孩子比另一位說「牧師有一個袋」較能描述細緻。
最後,當孩子要說一些相關字句時,他能很流暢地說「除了小學生、中學生,還有大學生」,「主日學有五個同學沒有帶課本,其餘十個同學都因為有帶課本,而每人獲一張貼紙作獎品。」
總結來看,從開始說話的年日、運用恰當的語意、語匯的豐富、回答的深入程度和聯想相關的能力這五方面,可看出孩子是否有較高智能。
然而要注意的是這準則是要與年齡相若的孩子比較才有意義,所以切勿說他不及表哥和表姊。
更要緊的是父母需檢討自己身為榜樣示範者有否提供足夠的刺激給子女,否則孩子的較低智能其實是受後天欠培育影響。這辨別法在五歲已是可以應用,故此家長們應積極鼓勵孩子自小有團體生活,返教會的主日學和幼年團契是最佳選擇。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