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署強調,即將推出的幼稚園表現指標並非要將幼稚園等級化,旨在藉着對幼稚園進行全面評估,找出學校的強項和弱項加以改善。教署會給予學校一年的適應期作出改善,而明年九月起,家長可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星島日報》6.4.2000)
滿城風雨的《全港中學增值指標》還未平息,短期內又推出所謂幼稚園表現指標,每間幼稚園都要接受評估。被評估範疇包括「管理及組織能力」、「教與學」、「校風及給予兒童支援」及「兒童發展」四大項。我相信立竿見影的,是先來一大叠的評估表格,將幼稚園內的每項活動數量化、等級化,老師要逐項逐項的填寫。以後幼稚園的教務會議和校董會也要愈開愈長時間了,因為有大叠大叠的文件要審閱。
甚麼優質管理、資源增值、專業發展,近年如雨後春筍在全港大中小學、醫院等地方,其口號之動聽、其哲理之先進,其手法之新穎,直叫人欽佩不已。這麼多年了,醫院有新的建築、新的裝璜,學校有種種名堂的會議、委員會、工作小組,開會的文件愈來愈厚,表格愈來愈多,但醫療的質素、教學的質素又如何,大家亦有目共睹。
現在這股風吹到幼稚園了。以後我們的幼稚園老師,除了彈琴、唱遊、教識數、教辨字,更要習慣寫課程計畫書、評核表格了。低班的小朋友坐過小木馬,升中班可以坐腳踏車嗎?低班時去洗手間要嬸嬸陪同並清潔,中班可以自行照顧嗎?一切都要紀錄在案,寫得一清二楚,否則不能證實貴校有增值成效。
甚麼時候教會也要講表現指標?
教牧們可要作好心理準備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