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港人活在貧窮線下
 教會應走出去與人同行


2591 期(2014 年 4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政府在二零一三年首次為香港制訂「貧窮線」,並將其定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50%,資料顯示,本港有過百萬港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主辦,工業福音團契、城市睦福團契、旺角潮語浸信會協辦之「社會貧窮線與教會何干?」公開講座,已於四月八日晚在旺角潮語浸信會舉行。多位講者均表示,教會面對經濟、房屋、政制等問題,不應視若無睹,應該走出去,與需要者同行。教會及機構可以互相合作,同心幫助有需要人士。

  五分一兒童活在貧窮線下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永新教授指出,根據二零一二年的數據,有1,312,000人於生活在貧窮線之下(貧窮線界定為住戶入息中位數的五成),扣除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措施,仍有1,018,000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包括:五分之一兒童(0-17歲)人口,十分之一工作人口(18-64歲)及三分之一老年(65歲以上)人口,都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周教授解釋,貧窮線反映的社會現象,老年人欠缺完善的退休保障,香港有一百萬長者,其中三十三萬活在貧窮線下。在職貧窮,辛苦工作十多小時,還不得糊口。兒童的培育的問題,貧窮兒童甚至付不起午餐費。

  新貧窮一代欠上進階梯

  周教授又指,在二零一三年第三季,香港受僱人士有3,466,400人,入息中位數為$13,000,28.3%的受僱人士收入在一萬元以下,40%受僱人士收入介乎$10,000至$20,000。在三十五歲及以下,收入二萬或以下,582,800人沒有專上教育資歷,416,500擁有專上教育資歷,十五至二十四歲的入息中位數是$9,000,二十五至三十四歲是$13,600。周教授表示,新貧窮的一代,不受惠現行社會保障、就業交通津貼、低收入家庭補貼,不符合申請公屋,部分可申請居屋,不受惠於入息稅減免、差餉減免等優惠,多數非專業人士,欠上進階梯。他們面對的困難包括:無法應付高昂的租金,生活入不敷支或借貸度日;工作多年,仍無法應付置業所需首期;無法結婚及生育子女等。

  周教授提出幾個疑問,經濟發展為誰?數字顯示中下階層並未受惠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房屋發展為誰?大部分市民的住屋條件沒有改善,只有更差。政制發展為誰?公共政策有顧及市民的福祉,市民有甚麼權力?教會面對信徒的困惑、社會的分裂不能視若無睹,面對生命的空虛和無奈是教會的挑戰還是衝擊?

  貧窮人需要全人關懷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以「聖經怎樣看貧窮線與教會?」回應,從舊約聖經看,貧窮一直存在,誰是貧窮人,每個地區的貧窮線不一。然而,在上帝的眼中,誰是貧窮人,上帝的貧窮線肯定比世上的貧窮人更多,因祂不以金錢來界定,正如路加福音十二章十八至二十一節記載,在世上富足的人,在上帝的眼中是貧窮的。教會的關懷是全人的關懷,上帝要教會關懷的,不單物質貧窮的人,還包括心靈貧窮的人。

  陳博士表示,貧窮線是具體又抽象的數據,貧窮不是抽象的數據,是處境,教會要走出門口才能發現貧窮,並身處在貧窮人的位置,就如好撒馬利亞人不走出門口,就發現不到需要幫助的人。「耶穌看着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教會要與貧窮人走在一起同行,一起經歷困苦。教會不能空談貧窮,因上帝的愛從來是具體及實在的。

  透過服侍經歷主愛

  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姑娘回應,香港貧富懸殊差距很大,政府在本年一月五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動用三十億公帑設立低收入在職家庭補貼,能幫助貧窮家庭舒緩經濟壓力,這十六萬在職貧窮戶,在經濟援助外,更需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此外,余姑娘提及,施政報告建議「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期望不只談經濟發展,更要着重家庭支援,社區共融。余姑娘表示,每個地區有許多教會,牧者要有廣闊視野,具開放和彈性態度,明白地區的需要和動力,與區內團體共同編織地區網絡,轉化社區。

  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鄺玉婷博士指出,劏房的價格上漲厲害,有人由北角劏房搬到屯門劏房,再搬家到鐵皮屋。該團契過去透過外展事工,探訪及關心低層人士,給予全人關懷。正如主耶穌亦關心貧窮人:「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鄺博士又指出參與態度很重要,幫助者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要謙卑、用心聆聽對方,因做在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主耶穌身上。幫助者透過服侍,反而看見上帝的愛,達到互愛互惠。該團契亦與不同教會合作一些活動或計畫,幫助有需要者,讓人感受到愛,並且讓受助者亦與人分享愛。

  教會機構同心合作

  宣道會宣基堂堂主任萬得康牧師回應,扶貧不用講出來,是讓人感受到福音。教會可以先向身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萬牧師建議教會成立慈惠基金,關注不同有需要人士。積極參與,成為有需要者的鄰舍,他事奉的堂會正與城市睦福團契合作,參與「師友計畫」,陪伴青少年成長。香港現有一百三十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雖然他們不能都做完,但需要盡量去做。

  最後,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及基磐堂主任鄧達榮牧師亦分享其教會的經驗作回應。他事奉的堂會與工業福音團契合作關心基層人士,已有十多年,參與探訪工作。又與機構資源共享,以一元港幣借堂供「工福」使用。鄧博士表示,信徒透過關懷經驗,往往被服侍者教導何謂愛及福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