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方法能學好新知識嗎?


2607 期(2014 年 8 月 10 日)
◎ 職場情景 ◎ 鄭景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暑假是學校學習的休息期,卻是學校以外學習的黃金期,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暑假學習班不勝枚舉。對一眾學子來說,學習似乎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其實,離開了學校,人生要學習的東西更多。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工作日子總比在學校的日子長,單靠在學校學來的知識,絕對不足以應付漫長的職場生涯需要。現代社會不斷變化,節奏快速,打工仔不可忽略持續進修的重要性。

  筆者職場打滾多年,深刻體會人生要不斷進修學習的道理,因而在數年前與一羣理念相同的資深行政人員朋友,成立了非牟利的「企業培訓師及顧問協會」,希望在職場教育方面作點貢獻。最近主持了一個實用寫作技巧工作坊,卻有一些感受。此課程學員包括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士,第一課剛開始,其中幾位便急不及待問筆者要筆記。

  傳統學校教育是很倚賴教科書的,以前在小學及中學低年級,學生只要熟讀教科書內容,便可以應付測驗及考試。教科書也是老師的主要教學工具。到了高中階段,個別老師自己編制的筆記,又成了很多學生眼中的「祕笈」。據說,不少收費昂貴的補習班,也是以針對公開考試的筆記作招徠。

  這種學習模式,已深入人心,很多在職人士卻不理解,職場上最需要的,是活技能與活知識,不是死資料。以寫作技巧為例,世上哪有寫作高手是靠看筆記成材的呢?今天流行的學習模式,似乎主要是針對教育管理當局和施教者的方便,多於從學生的最大利益作考慮。早在一九七九年,英國著名流行樂隊Pink Floyd,創作了流傳很廣的歌曲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諷剌現代教育把人變成牆上的片片磚頭,是機械化下的標準化產品。

  舊方法能學好新知識嗎?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回顧昔日被譽為「萬世師表」的教育家孔子,他行的是真正的活動教育法,常帶着一大班學生在教室以外,實地觀察社會環境,一起議論分析,激發學生的潛能與學習興趣。他可算是教育先驅,教授「六藝」,學術與實用並重,讓學生學得經世致用的知識學問。世人熟悉的《論語》,紀錄了孔子的重要言論,作者都是他的學生;他更有教無類,弟子人才輩出,足證他的教育方法是成功。

  二千年前的耶穌,不也是與孔子不謀而合,對門徒施以類似的活動教育法?只是,耶穌教導的更重要,是拯救靈魂的大道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