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裏人間


2688 期(2016 年 2 月 2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早前特區教育局在一份諮詢文件中,提到要香港的中、小學生學會簡體字,結果遭到教育界強烈的質疑,最後有關官員虛與委蛇的說一切是一場誤會,教育局無意在學校的中文課程中教授簡體字。

  簡體字要不要坐定定、正襟危坐的學習呢?說來十分耐人尋味。香港不少人閒來喜歡逛國內的書城,興之所至也會買一些書刊回港,漸漸就學會閱讀甚至書寫簡體字,這表示沒有正式學過簡體字的人,只要多讀簡體字的書,十居其九就學會了,實不用添煩添亂的加進課程之內。

  相反說來,若香港的學校開設簡體字課程,反而令學生摸不着頭腦,甚至對簡體字生厭。原因很簡單,因為中文的簡體字乃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時為幫助文盲及半文盲的人學會認字的急就章,以至它缺乏固定的邏輯和章法。原本中文的繁體字結構上有意思,倉頡造字有他一貫的邏輯,一切有根有據,例如象形、形聲、會意等等,但簡體字的形成過程十分倉卒,甚至可說是無章無法,有點兒「無厘頭」。

  例如「氵」與水有關,「扌」與手部動作有關,但部分簡體字形義殘缺,甚至剔除部首,容易令人混淆。此外許多簡體字只是取其音韻,結果一字多用,例如「麵」作「面」,「後」作「后」,「發」作「发」,結果出現了甚麼「刀削面」、「皇后后來站到后面」、「他发明了一頂发鉗」之類的歧義。

  其實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它是世上三大古老文字之一,起碼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多用繁體漢字,學生的思維提升,眼界也遼闊,因為它本質上是圖像文字,文字有如一幅山水畫,豐富的故事就隱藏在一個字之中。字裏就是人間。你吃一碗麵,看圖索驥,就知道它由「麥」造成;但「刀削面」呢?真的太恐怖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