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災害


2688 期(2016 年 2 月 28 日)
◎ 文林 ◎ 李灝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本寫於二十年前的書,今天才看是否過時了?

  老實說,假如作者不是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著作Chernobyl: the Oral Hi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中譯《車諾比的悲鳴》)並不會惹起我的垂注。但一看英語版的標題,又至少有兩方面吸引我。

   首先,這是一本口述歷史,亦即多談情感,少提數字,超越官方片面的論述,聆聽民間小人物的聲音。若果此書記錄了苦難,我知道那不會淪為一個數據,而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其次,書的主題圍繞一場核輻射災難。事件雖然發生在一九八六年的車諾比,但環顧世界各地,不少國家都在追捧核能,視之為人類的大未來,一種低碳排放的發電可能,比起傳統以煤、天然氣以及石油的化石燃料發電廠環保得多。就以法、韓兩國為例,當地的核電廠負責輸出全國分別為四分三和三分一的電力。月前,中英簽訂核電協議,中國的財團將為過百萬的英國用戶供應核電,此乃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外來投資。

  書的序幕,由一位消防員的遺孀述說,我在其中,閱讀到一個身體在融化的故事。她的丈夫是首批趕往事發現場撲火的人,沒有即時殉職,卻吸入比致命程度多四倍的輻射。消防員被送入院,若不是年輕的妻子苦苦跪地哀求,她根本沒有可能獲准前往探望,因為正如護士所說,他已經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核反應堆,一個橙只要多放在病房多一刻,不單不宜食用,就連碰一碰也嫌多。望着垂死的丈夫,妻子每一天都在習慣一個嶄新的人,他的膚色,由藍變紅再變深啡,身體長滿水泡,手手腳腳慢慢裂開。他比一塊軟豆腐更加脆弱,只要床單稍有褶痕,也可在他身上留下傷口。妻子為免攙扶時不慎割傷他,就把指甲剪得短短,短得無可再短甚至剪到自己雙手出血。在最後兩天,他的肺和肝開始融化,窒住了自己的氣管。核電廠爆炸一夜間發生,夫妻倆十四天後陰陽永隔。

  但核災的禍害,豈只兩星期。有接生婆說,久久沒有遇過一個開心的孕婦了,她們會發可怕的夢,夢見自己誕下八隻腳的小牛,或者狗頭刺猬身的怪嬰。有老師說,小朋友只要排隊十五至二十分鐘,就肯定有人暈倒或流鼻血。有小孩說,他的同學不能跑不能跳,一天趁體育堂時偷偷留在班房用皮帶上吊。

   車諾比位處烏克蘭,毗連的白俄羅斯─作者的出身地─自然無法倖免。今天,該國五分一人口生活在核污染的土地上。事實上,若不是當年動員了逾五十萬人冒死阻止核電廠進一步爆炸,今天的歐洲已經不再宜居了。作者在書裏最後一句這樣說:「這些人看見了相對於其他所有人仍未知曉的事,當我記錄這些過去,我同時感覺自己在記錄未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