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生態倫理反思人類責任


2694 期(2016 年 4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類中心主義強調人在自然中獨特的位置,然而生態中心主義認為萬物價值平等,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若討論生態倫理問題,很容易會陷入兩個極端之中。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已於三月三日舉辦「生態倫理:環境科學與靈性傳統」講座,從生態學及靈性傳統角度,助信徒了解生態倫理,反思人類在大自然的責任。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解說,生態學的大原則是所有生物雖有不同作用,但共存共榮,因此生態保育不只是保護某一物種,而是保護所有物種的棲息地,讓牠們能自然生存。他又提到每個物種都有天敵相剋,但大自然會調節物種數量,令所有生物數量維持平衡。「可是現在人類獨大,其他生命不被人當作一回事,所以人肆意污染環境,不過當污染愈來愈嚴重,人類也不能夠生存。」當前自然界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水源短缺、海灣及空氣污染、砍伐林木及溫室效應,因此他強調人類為了生存及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必須重視環保工作。

  他形容基督教崇尚「以神授的生命為中心」,因為天地萬物都是上帝所造,創世的目標就是與萬物分享衪美好的創造。何建宗教授指,環保是由心做起,很多破壞環境的行為只是一念之差,當中源於人類驕傲自負,以為人定勝天,加上貪心、自私及對其他生物漠不關心所致。分析基督教信仰,他認為環保和「管家」與「受託」之道有關,同時也基於上帝的愛,「聖經提到愛是從上帝而來,這是一份推己及人的愛,所以人先要與上帝復和,認識信望愛,才能與天地復和,保護環境。」

  平衡人類與生態中心主義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講師陳家富博士,則嘗試比較不同宗教文化的靈性傳統。當時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受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影響,強調人類在世的角色,故受到不少環境倫理學者批評過分高舉人類主義。他引述過去備受批評和質疑的論說─神學家多瑪斯•阿奎那的生態倫理論述,從正反雙方論據,參看他展開的神哲學傳統。

  阿奎那提到,非理性造物並無自身獨立內在的道德價值,只以服務地位較高者(人類),作為工具性的價值。此外他又指,只有人才有不朽壞的靈魂,其他生物沒有,突出了人類在其他生物中的優先位置。「由於他假定了人類有崇高尊貴位置,與其他生物有很大的距離,因此他的論述被攻擊以人類為中心,貶低非人類生物的價值,難以發展出生態友善的倫理關係。」不過也有人為他辯護,指世界物種不論擁有內在美或工具性,均是指向上帝創造以衪為中心,縱然如阿奎那所言被造物有不同等次,彼此也是為上帝圓滿美善安排而存在。此外,阿奎那曾提及禁止過度使用上帝的造物,若不適當使用就是貪婪,人應懂得運用理性或以愛心對待其他物種,過程中持有智、義、勇、節的美德,可見關鍵不在於被造物之高低,而是人類對待其他生物的態度。「整個世界和諧圓滿互相協調,因為其他非理性物種也是上帝所造,我們要愛牠們和給予幫助,讓其保存在上帝原先設計應有的位置中。」

  對比中國靈性傳統,陳家富博士指大部分中國靈性傳統都強調人的獨特性,如道教和儒家均肯定人在世界有重要的角色和價值。其中儒家傳統主張愛萬物,但認為愛是有等差的,例如人先於禽畜花草,故應用到不同關係時會有分別。這與阿奎那的論述有相似之處,兩者均嘗試在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間取得平衡,嘗試以一種愛的秩序,處理人類與自然有利益衝突時作出取捨的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