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
 共商出版業界的挑戰與對策


2722 期(2016 年 10 月 2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基督教出版業近年面對種種挑戰,由基督教出版聯會、香港基督教零售業協會合辦之第十三屆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出版暨營銷),以「乘風破浪」為主題,招聚港澳台及馬來西亞等地同業,於十月十至十四日分別舉行出版及營銷營會,彼此學習與交流,並頒發文字事奉卓越獎表揚傑出業界人士。

  研討會分為出版及營銷兩部分舉行,首日出版研討會以策展為主題,討論如何以文化策展帶動產業創新,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俞真說:「基督徒傳福音老犯一個毛病,他們總覺得福音好,可是對非基督徒而言卻不明白他們說甚麼,關鍵是彼此間沒有關連性。」他藉此帶出策展就是與會眾建立關連,以出版為例就是要圍繞內容建立社羣,即出版社與讀者的關係不應建基於利益,而是建立在讀者感興趣的內容上。此外,策展更講求將文化內涵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層次多元。

  他認為,出版社應扮演文化交流的平台,願意與人分享書本中的好內容,讀者覺得內容好自然會花錢購買,若故意推銷折扣優惠,某程度上是吹噓書本的價值。他強調,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價值,透過策展更能讓人看到其價值所在,「早前許多小學生自殺,我希望為社會做些事,於是邀請馬拉松好手馮華添教練出書,宣講馬拉松精神。」他表示,他從第一天起已不只是想出版一本書,而是希望帶出迎難而上的精神,所以書只是展現訊息的一個方法。後來出版機構更以「人生馬拉松」為書展主題,透過選手照片和勵志口號,將馬拉松精神提升至人生的層面,訊息層次大大提升,更因突出的主題吸引了不少讀者駐足,活用策展智慧。

  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指,策展講求「多元層次,資源活用」,意思是思考如何將原有的東西轉變,更多元化地呈現出來,甚至將之成為收入來源,拓展業務。她以三聯書店舉辦多年的「文化遊」活動為例,今年嘗試策劃旅遊至日本體驗唐風。「好多人喜歡到日本旅遊,其實當地不少文化都是從中國流入,所以我們到日本體驗中國唐朝風格,例如參觀唐朝寺院、體驗茶藝,再配合講課,最後很受歡迎。」她指,策展人只要抓着一個重點,就能在該處深化及將整個層次推得更廣。

  思基匯副主席梁銳光表示,出版人可借助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進行策展,他認為當中「觀察」十分重要,即出版人平日應涉獵廣泛,不要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其次是「理解」,出版人須從普羅大眾的角度出發,判斷哪些內容是有價值的,同時理解他們的需要,吸引大眾追隨。他又強調,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涉及許多持分者,其中不能忽略非主內朋友或甚少閱讀的人,「很多基督教出版只係基督徒準備,但我留意到其他宗教是為所有人準備的,其實非客戶羣比客戶羣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帶着矛盾去閱讀

  研討會次日由時代論壇社長任志強博士、校園書房營業總經理鄭漢光先生、基督教信義會監督張振華牧師、台灣道聲出版社副社長陳志宏牧師主講及回應,講題包括「帶着矛盾做出版」及「帶着矛盾去閱讀」。

  任志強博士指出,媒體是盛載福音和信息的載體,這個載體歷經多次演變,從圖象、口語、文字,到現在圖文並茂,甚至是以表情符號入文,絕對不止於「工具」。「華人教會過往過分強調工具論,工具是沒有特點的,但若是載體,其特性就非常重要──究竟是玻璃?金屬?會對信息帶來甚麼化學作用和影響?」

  他又提出學術與大眾之間的差異,一般認為兩者之間有張力和衝突,可是,「學術研究的探究精神,理應主導出版方向、思想,在基督語境中,這就是神學。」正如醫生每天醫治最多的可能是感冒,其病癥相對簡單,但背後的病理和藥理則需要長時間和深入學習研究,方能判斷是感冒而非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不能因為讀者要求簡單的內容,背後就沒有神學。」他亦鼓勵文字工作者放下身段,不止在書桌前默默耕耘,而要面對讀者,甚至發掘潛在讀者,作有血有肉的連繫,做到立體的出版。

  鄭漢光回應指,現時人們的生活改以行動裝置為中心,資訊垂手可得,裝置已經可做到簡單排版,方便讀者閱讀,因此現時出版的目的已不止於解答讀者問題,而應提供新的思考。他亦指出華人教會的閱讀現況是過分重視屬靈經驗、着重尋求快速的牧養方法、工人訓練着重效益,信徒現時亦缺乏公共參與,品讀能力不足。張振華牧師認為出版社需要掌握讀者的矛盾心情,明白他們即使閱讀,其興趣和口味也大多傾向其關注,尤其關注香港社會,「讀者未來三、五年最需要而又願意付上時間閱讀的,應該是社會議題的書籍。」例如批判地產霸權、弱勢社羣、公民社會、性別倫理等。

  陳志宏牧師則坦言:「如果外面也有社會科學和其他書籍,為甚麼信徒要從基督教書來認識這些議題?為甚麼要從這個角度了解?我們又能從宗教和信仰角度提供回應嗎?如果不一定可以,那就是我們的問題了。」他認為聖經文本的原則可以光照世界,因此無論是聖經學者更了解世界之後寫作、兩者合作,還是跨專業整合,也是值得考慮的做法。

  文字事奉卓越獎

  為表揚基督教文字事奉者的貢獻,香港基督教零售業協會設立首屆「基督教文字事奉卓越獎」,並於十月十二日營銷會議慶典晚宴上同步舉行頒獎典禮,表揚是屆得主阡陌文藝雙月刊主編黎海華小姐、美國海外校園機構蘇文峰牧師,及以勒基金義務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的貢獻。

  黎海華小姐自一九七六年起先後在突破出版社、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聖道出版社等機構任職編列和主編工作,亦曾出版《花問》、《文學花園》、《不爛的鞋子》等著作。二零一四年她創立阡陌文學工作室,舉辦閱讀營、創作營、文字營等培育寫作編輯人才,為基督徒作家提供成長空間,同時出版《阡陌》文藝雙月刊,結合信仰與文學,感染信徒讀者和福音預工的渠道。

  蘇文峰牧師在大學時代參與文字研討會蒙召,一九七零年畢業後全職投身臺灣校園福音團契,隨即接手主編《校園》雜誌,其後他移居美國,與師母先後主編《使者》雜誌,及創辦《海外校園》雜誌,以文字牧養海外留學的華人學生。近年創辦《舉目》雜誌,並結合文學和新媒體,回應時代挑戰,培育新一代。陳歐陽桂芬女士多年來透過以勒基金推動祈禱事工,曾出版四百九十一款書籍及四百三十一萬本小冊子,透過文字推動禱告和福音傳播,其中「初信者祈禱手冊系列」出版三十種語言,分發到亞洲及非洲各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