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火車,少了鄉情


2722 期(2016 年 10 月 23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香港以「電氣化火車」取代了傳統的柴油火車,從此香港八十後、九十後往後的新一代,往新界乘「火車」就和乘「地鐵」(今劃一稱「港鐵」)完全沒有分別。

  詩人余光中先生說他少年開始即神往於火車,他第一次坐火車是在十歲,抗戰的第二年,隨母親乘火車從安南北上昆明。余先生這樣回憶說:「滇越鐵路與富良江平行,依着橫斷山脈蹲踞的餘勢,江水滾滾向南,車輪鏗鏗向北。也不知越過多少橋,穿過多少山洞。我靠在窗口,看了幾百里的桃花映水,真把人看到眼紅、眼光。」

  香港地狹,當然缺了這分謗礡的氣勢,但在余先生的眼中,仍然有它的特色。余先生七十年代任職於中大,家住沙田,也常看見柴油火車。

  「在香港,我的樓下是山,山下正是九廣鐵路的中途。從黎明到深夜,我陽台下滾滾輾過的客車、貨車,至少有一百班。初來的時候,幾乎每次聽見車過,都不禁要想起鐵軌另一頭的那一片土地,簡直是十指連心。十年下來,那樣的節拍也已聽慣,早成大家靜裏的背景音樂,與山風海潮合成渾然一片的天籟了。」七十年代坐過柴油火車的一代,對余先生這番回憶定有共鳴。

  很多人懊惱香港年輕一代對祖國無情、對故鄉無義,箇中原因一言難盡,但其中一個因素也許是他們缺乏了坐火車北上、聽見汽笛長嘯而憧憬着故鄉的那分情懷——當那日子我們的家國還是比較拙樸和雅潔,同胞多是那麼敦厚。

  但這情懷已一去不復返,已如柴油火車早已絕迹一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