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髏會院興教育


2828 期(2018 年 11 月 4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沿着黃泥涌道的一段路中,在行人道上矗立着一柱小型的方尖碑。這是當建設維多利亞城的初期,為了標誌城市的範圍,在周邊地帶設置的城市界碑。隨着香港城市發展的擴張,這些城市界碑早已失去原意的效用了。時至今日,仍有六幢城市界碑留存下來。黃泥涌道上的小型方尖碑是其中之一。

  正對着這幢城市界碑,可見一幅高度大約四米、長度達到一百米,由大石塊砌建而成的,超逾一百年歷史的巨型石牆。石牆上面建有一列規模相當龐大的校舍;包括「聖保祿中學」(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 和「聖保祿天主教小學」(St. Paul's Primary Catholic School)。

  這處寬宏的校舍,原先是「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Sisters of St. Paul de Chartres)的會院。這個修會源於法國,早在一八四八年就來到新建的維多利亞城服務。修會起初在現時灣仔區的進教圍一帶立足,開辦孤兒院,關顧婦女和老人。至一九零三年,修會遷來黃泥涌道,延續前述的服務。隨着社會需要的演變,修會也調整服務的項目,改動院舍的用途;於一九二七年開辦小學,於一九六零年開辦中學。

  當年新建的會院取名「加爾瓦略山會院」(Le Calvaire),基督新教譯作「加略山」;這個名字在前述的石牆上依然清晰可見。現時小學部位的其中一幢校舍,是最早期的建築,已經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在修會遷來黃泥涌的年代,這處地區是墳場地帶。也許是這個原因,啟發修會以耶穌殉難處的名稱來命名會院。其實按照聖經的記載,耶穌是在稱為「髑髏」的地方受難;聖經並沒有「加略山」這個字。Calvaire 是「髑髏」的拉丁文譯字,之後衍生成英文的 Calvary,後來又衍生出中文譯音「加略」。(這亦不是「加略人」(Iscariot)那個「加略」!)聖經記載的「髑髏」也不是「山」,那是在第六世紀才出現的講解傳統。

  無論如何,每當走過這段黃泥涌道,每次經過這幢城市界碑,望着這幅百米長的百年古牆,可證教會建設香港的付出和貢獻。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