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關—讓人看見神是愛的窗口


3050 期(2023 年 2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國際抗癌聯盟將2月4日定為「國際癌症日」,是要喚起對癌症的預防和治療,並呼籲給予癌症病人適切的照顧。

  香港防癌會網頁顯示,2020年本港平均發病年齡男性為68歲,女性為63歲。於75歲前,大約4位男士中有1位會患上癌症,而大約5位女士中則有1位會有癌症。這些數字中,裝載了多少的恐懼、悲傷、痛苦?原來癌症不但是離我們不遠,更是近在身邊了。因為我們都可能有家人或親友不幸患上癌症。

  國際抗癌聯盟曾經提出抗癌的四大目標,包括:選擇健康生活、提供癌症篩檢、患癌者皆獲得治療、提高患癌者生活品質。這是非常理想和周全的願景,但要實現,卻必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與及個人的大力投入。

  近年政府針對癌症,在禁煙、抽查食物、環境品質,甚至篩查癌症都有一些積極措施。最近政府更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畫明年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畫」,市民可以從《基層醫療名冊》尋找家庭醫生。《藍圖》更設定「一人一家庭醫生」計畫,讓市民和家庭醫生建立互信的關係,有病時向自己信任的家庭醫生求醫。

  雖然計畫並非專為癌症病人而設,但癌症病人亦必然受惠。因為應對癌症的措施無非是預防、檢查和及早治療。採取有效預防和篩檢,肯定有助市民應對癌症,並獲得有效和及時的治療。「一人一家庭醫生」計畫如果順利落實,對發現和跟進癌症病人會帶來重大的幫助。因為家庭醫生的計畫能夠建立醫患關係,加上「醫健通」病歷隨人,對提升癌症的預防、發現和治療都會有幫助。

  國際抗癌聯盟的第四項目標—— 提高患癌者生活品質。必需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才能達成,這方面教會應當可以作出貢獻。因為教會有場地、分佈廣;有專業人士、被信任、擅長關顧。若然因應「一人一家庭醫生」計畫的契機,由教會或聯會作出有效的組織和動員,與地區家庭醫生合作,設立受醫生和社區認同的癌關事工。不但是向癌症病人和他們的家庭伸出援手,也是打開讓人看見神就是愛的窗口。

  羅杰才(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顧問)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新會員堂巡禮】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