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音書看耶穌受苦
 受苦處境下實踐使命


3081 期(2023 年 9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關於耶穌受苦的敘述,四卷福音書均有各自獨特的記載和面向。中國神學研究院已於8月28日,在該院禮堂舉辦「受苦的耶穌——受苦教會的使命實踐」座談會,由該院四位新約聖經科老師講述各書卷重點,同時分享如何在受苦的處境下實踐福音使命。

  為義而受逼迫 願主旨意成就

  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退休教授張略博士先從馬太福音指出,書卷強調耶穌是一個義人,被迫害以致於死。而在八福中亦提到「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將耶穌與公義等同,耶穌承傳了上帝的公義,並且帶有救恩。同時,馬太福音大量集中記載耶穌的受害,並強調耶穌的死是要將百姓拯救出來,並且是以義人身分為罪人死。

  張博士又指四福音書中,馬太福音最多次提及耶穌是大衞的後裔,彌賽亞必須要完成上帝在祂身上的旨意。在客西馬尼園禱告中,耶穌表示若苦杯不能離開,就願上帝的旨意成就,與主禱文「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相和應,耶穌教導信徒身體力行地祈禱。他續將耶穌與大衞進行比較,指出在押沙龍事件中使用「疲乏」、「逃跑」字詞,與猶大背叛耶穌的字詞一致,兩者最後都是選擇願上帝的旨意成就,並以非暴力的方式建立上帝的國度,甘心樂意地為他人流血,以拯救百姓。

  他直言,當代猶太人煩惱在即使知道耶穌是彌賽亞,但與他們所期望的彌賽亞有落差,沒有推翻皇朝,締造復興國度。馬太福音亦多次強調不用邪惡方式消滅邪惡,要像耶穌一樣為義受苦,以呈現上帝在生命裏所結出的美善,並以此彰顯公義。

  耶穌受苦身分 背起十架跟從

  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副教授薛霞霞博士則指出,馬可福音有近三分一篇幅都是談及受苦的主題,而且成書對象有可能是在羅馬中受逼迫的基督徒,所以大量提及如何面對受苦。她指,馬可福音以君王彌賽亞來突出受苦的僕人彌賽亞,甚至沒有提及其家譜和成長期,反而是透過與施洗約翰的關係、洗禮時被宣告是愛子,以及在曠野40日受試探來介紹耶穌。

  她續指,馬可福音的重點在十章四十五節:「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薛博士解釋,耶穌的身分是受苦者,所以跟隨者都要受苦,背起十字架跟從祂,但在各種苦難當中,門徒在黑暗中有倚靠,亦有弟兄姊妹同行成長,困難中更敏感於聖靈的工作,成為受苦的意義。

  教會須走苦路 上帝應許榮耀

  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助理教授余振陵博士表示,路加福音主要在選材和鋪排上記載耶穌受苦,例如耶穌在十架上的說話。第一句是「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二十三34),耶穌在逼迫中面臨死亡,但卻不以敵對態度進入紛爭中,而是選擇以赦免態度回應。第二句是「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二十三43),為無助的同釘犯人帶來盼望,超越了眼前處境。第三句是「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路二十三46),耶穌不單把靈魂交予上帝,而是將一生事奉也交上,因受苦的背後,反映祂深信上帝在自己身上成就了其旨意。

  他續談到受苦對教會的意義,指路加福音突出耶穌在世是一個旅程,祂明知前往耶路撒冷會受苦及死亡,也堅持前往,門徒跟隨主腳踪,也要像耶穌一樣受苦。「福音書讓教會知道,教會要走的路應當如此……像耶穌一樣堅定向受苦前景進發,因為我們知道受苦背後有上帝應許的榮耀。」

  信徒必受苦難 惟主勝過世界

  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副教授辛惠蘭博士開宗明義指:「約翰福音中,耶穌受苦是祂得榮耀及榮耀父的時間。」她表示,約翰福音經常提到「父差子到世間來」,可見耶穌受苦是使命的一部分,也是上帝的榮耀,以致釘十字架完成上帝救世的心意。她續言,接納約翰福音的成書背景為歸依猶太教的信徒被趕出會堂,因此書卷正是寫給因信仰緣故而受壓力的信徒,提醒他們當苦難臨到時,人要緊記自己相信的是主耶穌。此外,書卷第二個重點是「何為信」,約翰福音關於「信」的模範是被逐出會堂的失明人——願意為信仰而付上被逐出會堂的代價。因此,耶穌早已提到人會面對苦難,受苦並不意外,但耶穌也叫信徒放心,因為祂已勝過世界。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