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第二章說:「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穿得暖吃得飽。」却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的確,處在生活困難缺乏中的弟兄姊妹,單有同情問候而無實際的金錢物質帮助,在他們看來是於事無補,解决不了困難。所以,聖雅各給我們指出這一點,是大有道理,我們應當接受和遵行的。
在目前的社會制度與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不易實行公有共享,像初期教會有過的一個時期一樣(參徒二章四章)但以有濟無,用多少的精神和行動是人類任何時代都應表現的美德。尤其是在我們目前的社會,貧富極度懸殊雖有少數的富有者豐衣足食,但貧窮而憂食憂住的人還佔着絕大的多數;慈善、救濟、賑災、在這個社會還是極受歡迎,甚至還有許多人急迫等待的。政府的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的慈善團體,和教會的服務與慈善工作,就是適應這種社會需要而設立。但我們對於這些工作,有沒有積極的支持,盡力的捐輸呢?
面對社會福利和慈善工作,基督徒是不能袖手旁觀的,教會對於這種工作實在貴無旁貸。所以,各宗派教會或獨立的教會堂所,對於協助解救貧窮居民的痛苦已經多方面想盡辦法,力多做多,力少做少,有些結合海外捐欸或國際機構協助,有些則在本地募捐勸捐,對社會福利和慈善救濟工作,不遺餘力,早為各界認識和讚揚,就以施醫膾藥或廉收藥費診金的教會診療所,全港就有三十多間。之外,在徙置區或木屋區所設辦的識字班、兒童會、托兒所、天台學校、職業訓練等各種工作,每年支銷何止百萬?這些工作都是掛起了基督教「招牌」去為社會服務的。但,對於這些工作,是否得到了所有或大部份的基督徒大力支持而盡力捐轍呢?多數教堂每月總有機會收集「慈善獻金」,但你會認眞考慮過該奉獻多少麼?
主耶穌曾宣講過這麼一段話:「當人子在祂榮耀裏,同着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和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於是主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1964年第7期第4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11/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家庭婦女】
【寓言】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猶太人故事】
【生活金句】
【示範室】
【聖畫與畫家】
【論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裏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