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拉丁教會的聖歌(下)


7 期(1964 年 10 月 11 日)
◎ 教會聖歌史 ◎ 陳純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有了安波洛斯,普頓他斯和奧古斯丁的提倡,拉丁教會聖歌逐漸達於完美,至十一和十二世紀時已是黃金時代了,但至十四世紀以後便日趨衰落了。在這幾個世紀中,拉丁聖歌作者實在太多,不能一一介紹,只有將那些我們所常唱的詩歌的作者來代表而已。

  (一)聖巴特里克〔372–466),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聖巴特里克鎧甲」歌〔見普天頌讚第三三〇首),這首詩又名「鹿鳴」歌。很多聖歌歷史家都認爲此歌是一首很古的詩,且是在第八世紀時一切修道院和禮拜堂最喜歡唱的詩,同時也是最難唱的詩。

  (二)聖科倫巴(521--597),他的作了不少的拉丁文的聖詩,現在我們較常唱的可算是「主是父親」歌(見普天頌讚第九首)。(三)福丢那斯(530-609),他的作品也很多最著名的作品是「王旗前導」歌(見普天頌讚第一一一首)。這首歌是拉丁敎會七大名歌之一。此外他的作品中我們所常唱的還有「預定日」歌和「歡迎快樂長辰」歌(見普天頌讚第一一九及一二九首)。

  (四)聖提阿多夫(800),他是一個仁慈的主敎,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無量榮光」歌(見普天頌讚第一〇四首),在中古時代敎會每年舉行紀念棕樹節時一定必唱此歌,今日仍有很多教會有此習慣。

  (五)克呂爾復的伯爾拿(1091–1253),他是靈光谷(Valley of Light)的苦煉(Worm Wood)修道院創辦人之一,這修道院在當時的社會中是很有名的,他的作品最有名的是「默思主受苦聖詠」,這首聖詠共長三百五十行,是他專心注視十字架時,心靈受了感動所寫出來的,這首聖詠是描寫耶穌的聖首,聖手,聖足,聖膝,聖胸,聖身和聖心,每段五十行,現在我們教會所常唱的「受難歌」「慕主歌」和「愛心之樂歌」(見普天頌讚第一一八、四十五及四十首),都是從這聖詠裏選出來的,他自己也教導人怎樣唱這首聖詠,他說:「唱這首歌時要用剛强的男音來歌唱,切不可讓尖銳做作之女音,或是交給淫蕩、輕佻的伶人來歌唱」。

  (六)克呂尼利的伯爾拿(1123—1156),此位作者一生只作一首歌,這首歌名叫「蔑視塵世歌」,這是一首充分地暴露當時社會的腐化和污點,修道院的黑暗和墮落,現在敎會所常唱的「黃金之邦歌」(見普天頌讚第三六七首),就是從此詩歌中選出來的,這首歌共長三千行,也是拉丁敎會七名歌之一。

  (七)聖法蘭西斯(1182–1226),他是托缽僧侶團的創辦人,他的作品也充分表現他的品格,我們最常唱的「太陽頌」便是他的作品(見普天頌讚第十九首)。(八)多馬,他的作品是「忿怒日歌」(見普天頌讚第六十九首),有人說:「此詩所以能最高超者·不特其題目堂皇,格式和聲調也是同樣的完美」。這首詩和聖法蘭西斯的「太陽頌」也都是拉丁敎會七名歌之一。

  (九)多馬肯多斯(1380—1471),他是「效法基督」一書的作者,據統計了基督教出版書籍最多者,除了聖經和「天路歷程」,該算這本「效法基督」爲第三位了,他的拉丁聖歌作品,,我們所常唱的是「光明處所歌」:見普天頌讚三七〇首)。

  我們若把希臘教會和拉丁教會的聖歌比較;拉丁聖歌比希臘聖歌不但產量多,且品質也優,希臘聖歌題材多是論及上帝的恩賜、啓示,完成耶穌的道成肉身等,而拉丁聖歌却注重人的方面,教導人怎樣接受上帝的恩賜等等,用基督徒的經驗作題目。拉丁聖歌更有一特點,就是不用古文和古詩的格調,雖然初時偶有用之,但後來從經驗中得知古文古詩的格調來寫教會的詩歌是不適合的,用古文古詩是不能表現出基督教的精神,故他們用當時的語言來寫聖詩,這樣文字更活潑,思想更高超了。


揭頁版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

1964年第7期第5版

揭頁版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christianweekly.net/1964/19641011/mobile/index.html


【要聞】

【文林】

【特稿】

【以琳手記】

【家庭婦女】

【寓言】

【教會消息】

【教會聖歌史】

【新聞】

【漫畫】

【猶太人故事】

【生活金句】

【示範室】

【聖畫與畫家】

【論壇】

【趣聞點滴】

【雪居短簡】

【靈裏的禱告】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