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把乳癌發生的趨勢稍為解釋—嗎?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今天婦女患乳癌情況提升了許多,中、港、台都沒有例外。
根據一九九九年香港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乳癌已成為頭號常見的女性癌症。單一九九六年就有一千五百三十三個新個案,比一九八九年的九百五十六宗新個案增加了六成。有美國團體就預計未來十年,乳癌發病率會上升百分之二十五。
類似數字在各國都頗接近。在亞洲好些地區,因著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漸次擺脫傳統農村式以鮮魚蔬菜為主的飲食習慣,以致病發率升,最顯著例子是中國。
六十年代有一個好著名的研究,調查員跟隨日本一些移民美國的婦女。日本人在國內生活時,多以蔬菜和海鮮為主要糧食,乳癌發生率是極低的。但當這批婦女移民美國,又改變她們的飲食習慣,像美國人一樣,以肉類為主,她們日後發生乳癌的比例,跟美國婦女差不多,可見飲食跟乳癌有一定的關係。
美國情況又如何?根據美國癌學會一九九九年的報告書(Amerci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1999, 簡稱ACS:1999),一九九九年估計有十七萬五千人新患上乳癌;男人患上的案例估計會有一千三百宗。今天美國婦女患上乳癌的機會率為百分之四,即每十萬名中有一百一十人會患上。
按ACS的估計,一九九九年有四萬三千人死於乳癌(女:43300;男:400)。但資料顯出,乳癌死亡率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間急劇下降,黑白人種亦一樣;研究員認為主因是推廣自我檢查的教育做得成功的原故,做成自我發現患上初期乳癌的個案上升,因乳癌而死亡的數字就下降了。
華人婦女普遍沒有自我檢查的習慣,做成許多人發現乳癌時已偏向末期,增加治療的困難,這情況在中國最為嚴重。
香港癌症基金會努力推動「指尖的訊息」活動,向婦女宣揚定期自我檢查乳房的訊息,希望她們能了解平日乳房。只可惜這類活動未能在中國城市廣泛推動,情況叫人擔心。
甚麼樣的人最有乳癌癌威脅?
一般性:
-女性
-四十歲以上,年齡愈大,新發率愈增
-家族中有乳癌病患者(母親、姊妹或女兒),特別妳親屬發病者是兩邊乳房都有癌腫者。
-月經早到者
-更年期很晚才開始
-無生育過兒女,或晚產者
-曾患子宮瘤、卵巢瘤,或直腸瘤者
-較高學歷及社會地位者
-個人另一邊乳房曾患癌者
-更年期後肥胖
-最近用口服避孕藥或進行過墮胎
特殊性:
-用雌激素補孕療法
-吸收過量動物脂肪者
-喝酒過量
乳癌除了上述因素叫它有上升趨勢外,也有別的要注意的地方嗎?
有,說來奇怪,那是醫生方面的。有些地區醫生缺乏有關乳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頭腦中對乳癌的警覺性不高,把一些本屬早期乳癌的病例誤診為乳腺增生,長期採用保守治療,叫病惡化。也有一些誤診為良性腫塊,草草切除。更有離譜的,是切除後不作病理檢查,至出現復發現象,或轉移了才被發現,使癌症進入末期。
以這些情況不僅見於中國大陸,港台也可以發生。故癌病人一定要在這方面盡量學習,有懷疑時,多找一個專科醫生作第二意見來參考,總勝過把自己的命信在一些草率的醫生手上。
事實上昔日婦女埋怨、醫生在處理她們的乳癌上做了一切的決定,她們自己很少能參與意見。隨著時代的進步,資訊的普及,今天婦女則面對太多的選擇,不知怎樣做選擇。這情況在美國尤甚。
醫生一定會把我整個乳房割掉嗎?
早五年醫生真的會這樣做,因為好多案例顯出,就是初期乳癌病患者,她的癌腫都有轉移跡象。最常見的是轉到隔鄰的腋下淋巴核去,故為了安全,醫生會把整個乳房割掉,連帶腋下淋巴核也清除。但這種手術對病人產生的心理障礙太大,現在醫生先會考量只作局部割除,然後加上化療或/和放射,研究數字顯出這種療法對病人的長期存活率反有提升。故不要自己嚇自己,先與醫生商量為上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