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雲彩見證 ◎ 王子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想到上主的呼召,相信在我認識祂之前,祂已深知我。我生長在內地一個普通的無神論家庭,父母因為政治潮流的裹挾,錯過了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他們有一個心願,就是讓我盡可能得到多些學習的機會,以致有更開闊的眼界和對人生更深的洞見。因着他們的鼓勵,我從小就對探求宇宙的真相、追尋世界的本質,心存濃厚興趣。在國內成長和求學的過程當中,有幾個方面特別吸引我:首先就是自然科學。我從小深深被其中呈現出的萬象之美所折服,也為那些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科學家們的精神所感動——後來自己在大學畢業後也踏上了物理學研究的道路。然而也見到,宇宙的宏偉反襯出人的渺小甚至卑微,而自然科學本身研究方法——那種嚴苛乃至於抽離、冷漠的思路,又無法給人帶來生命的溫情。因此,內心一直在暗暗掙扎,這是不是我一生要走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

  另一個我深深熱愛的方向,是中國的古典文化與文學。因父母從事戲曲工作,我幼年就有機會接受一些熏陶,隨着年齡增長,點滴積累,發現中國文化的確積澱了世代先賢們對於歷史與人生的思考、凝結了他們種種情感、情結與情懷。人生的際遇愈豐富,愈可以在古人那裏找到更多共鳴,從他們留下的遺產中得着滋養——然而,對於一些最終極的人生問題,仿佛仍然沒有答案。特別由父母的坎坷經歷中,聽聞許多人心醜陋與黑暗的事情,因此我從小對於人性,有一種悲觀的態度——而一旦發現,自己內心也不例外地擁有這些陰暗面時,更覺得無可奈何,沒有出路!

  待讀大學的時候,有幸來到香港,這裏開闊的視野,自由的氣氛,令我受益匪淺,但與此同時,得知更沈重的真相、更紛繁的資訊,也讓心裏覺得無所適從。加上身在他鄉的漂泊感,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的消沈。在痛苦和迷茫的時候,天父領我回到了衪的家。當時經人介紹,我懷着滿腹狐疑,參加了港大的一個普通話學生團契活動,第一次見到商學院張介教授夫婦,他們對我們這些港漂學生,無論生活、學業,都關心備至;逢年過節,還開放家庭特意接待我們這些學生。週日和他們一起去香港聖經教會崇拜,這個羣體讓我認識到一個與先前印象完全不同的基督教的面貌。在一次退修會中,自己也決志信主。

  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後,在教會裏慢慢成長,有機會見到戴紹曾牧師。讓我十分敬佩的是,他作為外國人,竟然對中國這片土地和族羣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懷與真摯的認同,他們幾代人在內地事奉,也歷經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卻仍然保有一顆赤子之心,與一份歷久彌新、超越種族國籍乃至時代的愛。他自己的話說:「原來是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他的見證,帶給我一份極深的醫治——也是上帝的一個邀請:跟隨主耶穌的腳蹤,在仇恨之處播下愛,在憂傷之處帶來安慰,在疑惑之處播下信心,讓基督成為生命一道橋梁,「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叫兩下和睦。如此,自己繼續尋求、明確心志,在教會的支持鼓勵下,走上全時間服侍的道路。這期間,父母也在一次來香港探望我的時候信了主,並全力支持我的尋求,這對我而言是莫大的支持。

  兩年的學習中,為中國神學研究院「植根香港,委身中國」的襟抱所深深觸動,特別對江丕盛教授倡議的「信仰尋求理解、信仰尋求行動、信仰尋求對話」三個神學的向度,覺得深有共鳴;信主前行過的「彎路」,如今看來,未必是白白枉費:面對幾十年獨尊科技的現代中國社會,如何保全近代先驅以科學求真的心志,而不使之成為自我尊崇的偶像;亦不令科技成為滿足貪婪的工具,而得以回歸上帝的託付,管理祂所創萬物的使命。進一步地,面對今日香港,如何在紛繁的時局中重尋個人與羣體的身分和異象;在對話中彼此同行,滄海橫流中,讓耶穌基督福音的真光照亮過去與前路;在每日的生活中,活出屬天的盼望——相信這是許多當前時代香港、內地和普世華人信徒面對真實具體的掙扎,這也是我心中牧養的負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走上這條路,深深感到自己的局限與不配。惟祈求創始成終的上主,繼續垂憐、恩顧、引領、偕行。

  王子硯(中國神學研究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