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賜予君王權柄
 帶領百姓遵行律法


2893 期(2020 年 2 月 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環球聖經公會已於一月十七日在播道會尖福堂舉辦基督徒與政權「舊約篇」公開講座,牛池灣竹園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羅慶才博士概覽部分舊約書卷,從經文闡釋君王本質,反思信徒與政權的關係。

  羅慶才博士指,舊約中不少經文與政權或君王相關,雖然未必能直接回應今天的時局,但卻能透過作者的寫作鋪排,反映他們對政權的觀點,以及對信仰和生活的意義等。其中《申命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和《列王紀上、下》合稱為「申典歷史」,他稱「申典歷史」是舊約談及政權最多的經文,四卷書的作者均探討同一議題──哪個領導模式適合百姓?然而,經文不約而言帶出,沒有一套模式能適合所有時代,因為任何模式都有其限制,唯一不變的是上帝的同在和引導。

  申典歷史 參看君王本質

  他先分享《申命記》十七章十四至二十節,經文談及立王的指示,他指經文內容反映作者心中對君王的看法,分別是君王權柄由律法書限制、君王與百姓一樣服從在上帝律法下,君王受律法規範的程度甚至要超越百姓等。「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六5)他表示,所有人包含君王都要接受此律法和教導,所以君王除了有權柄調配資源外,其他行為與一般百姓實無分別。

  《士師記》方面,他指經文多次提到「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可見作者對君王存在帶有期望,亦可解讀為為日後立王作一辯護,指向後來君王的出現。此外,經文又提到「各人任意而行」,他認為反映了當時社會欠缺中央領導的混亂狀況,正好總結整個士師時期的特色。他解釋,士師實是君王的雛形,當時負責保衞百姓,但從經文記述所見,士師帶來的和平日子愈來愈短,由成功的士師至失敗的參孫,刻意以屢走下坡的寫作方式鋪排。由此可見,《士師記》顯示人的領導只會好壞參半,即使上帝揀選的士師也會慢慢變質,所以士師不是可行的治理模式,這只是演變至君王時期的過度期。

  至於《撒母耳記上、下》描述的君王可算是成功,然而掃羅和大衞雖然擁有驕人成就,最後卻出現了種種行為、信仰及屬靈問題,可見人為領導也有其限制,作者刻意在寫作中帶出此信息,籲信徒不要將權柄理想化。最後是《列王紀上、下》,從政權發展角度而言,君王制度已逐步呈現。以所羅門為例,他是上帝屬意的人選,又充滿智慧,然而自十一章起,經文記載他離棄上帝和邁向失敗。因此,歷史上沒有一個領導模式可應用到所有時期,但社會卻不能欠缺管治和框架,故兩者間必須取得平衡。

  羅博士續言,《詩篇》中有加冕詩描述君王加冕的情況,經文內容幫助信徒,掌握舊約時代的人如何看待君王。他以第二篇為例,內容帶出君王是上帝的代理人、管理子民的器皿,君王更被視為上帝的兒子,其治理大地等於彰顯上帝的榮耀。他整合多首加冕詩,指詩篇作者也掙扎看似上帝設立的事為何消失,「人世間所有事都是暫時的,沒有一樣是永恆,地上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會因人的軟弱而失去作用;上帝可用另一方式,繼續在百姓中動工,這就是盼望的信息。」

  總括而言,君王的存在是上帝所准許,因為上帝透過君王治理大地,某程度上可說是上帝的恩典;但作為領導方式,君王有其限制,最終會因人的罪而招致失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雲彩見證】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