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書‧情
──寫在2020年4.23世界閱讀日前


2904 期(2020 年 4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自一九九五年將每年四月二十三日訂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或簡稱為「世界閱讀日」,至今將要踏入第二十六個年頭。雖說推動閱讀原意不變,但眼看讀物的載體卻起了極大的變化、革新和爭議,這四分之一世紀正好是讀物載體躁動和革命的關鍵時期。

  傳統以來,現代西方教育普及是始源於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因着書籍印製出版技術進步,把中世紀教會專為僧侶和教牧訓練設立的經院哲學教育往前大力推進,叫普羅民眾也有機會識字受教,讓歐洲文明走向文藝復興和科技發明的康莊大道。活字印刷術何時發明經已不可考了,一般都會以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 1398-1468)於一四五五年應用活字印刷技術出版的《古騰堡聖經》為紙媒印刷歷史將近六百年的起點。該版聖經印刷準備工作從一四五零年開始,花了五年多時間印成;全書共兩卷,合一千二百八十二頁,每頁上有四十二行,因此被稱為四十二行聖經。當年印製數量約一百八十部,其中約一百五十部印在紙上,另約三十部則用更貴重的上等皮紙印成。

   自從個人電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推向全球供商業和個人應用,發展圖文書籍電子化和數碼化已成為不可逆轉之路,網速和傳送容量更是推波助瀾,讓紙媒印刷連生存也飽受挑戰,大有被淘汰的危險。即或是從事紙媒印刷的單位,編輯排版等前期作業也早已是全面數碼化,毋容置疑。如今,閱讀習慣和有助人腦思考與否已成為紙媒還能存活的最後幾根救命草!這是人類閱讀史上有趣的一頁,頗堪玩味。

  二零一九年六月起,香港經歷了為期超過半年的社會動盪。至年底又因「新型冠狀肺炎」肆虐,整個都會陷入險境中,教會裏連信徒牧養和常態聚會也都深受影響。筆者事奉的出版單位有見疫症下人心迫切渴求出路,我們在新春後推動了「疫‧書‧情」的閱讀行動,鼓勵信徒靜下心,來尋求,來禱告,來閱讀,深信危機也可以變為轉機,讓多閱讀成為信仰的轉捩點。今年復活節「第二屆信徒閱讀運動」仍會如期展開,這是文字工作者有責任推動的神聖使命,不容怠惰!

  近讀著名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呼籲:「疫境下,基督徒宜多多閱讀,特別宜多讀帶來盼望的好書。」筆者深表同感。世界閱讀日當前,何不也來讀點書!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