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3 期(2020 年 6 月 21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初來埗到,不諳粵語,加上文化風俗不同,適應極不容易,再者以前在印尼及國內的學歷又不被承認,際遇何其崎嶇?有的原本是工程師的要做技工;做教師的要做褓姆;做醫生的要做護理員,但他們都忍辱負重在這城市重新開始,胼手胝足建立新家園。
我認識若干位印尼華僑,初來港時住在木屋或寮屋,憑一雙手養大多名子女。許多人說香港人本着「獅子山下精神」把這小島建設成東方明珠,查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來港的印尼華僑以至國內新移民,也有份把香港打造成國際矚目的現代化城市。
印尼華人多熟悉一首華語歌曲《梭羅河畔》,這首歌對他們而言就像香港人心中的《上海灘》或《獅子山下》,當他們唱到其中一句:「美麗的梭羅河,我為你歌唱⋯⋯萬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滾滾的波濤流向遠方,一直流入海洋」時,眾人都感慨萬千。猶記有一次我為一位印尼華僑伯伯主持安息禮,我特別安排樂手彈奏這首歌,並在慰勉時由這幾句歌詞引進神的大愛,就是眾生最終極的歸宿,神在那裏迎迓祂的子女歸回。
李叔同先生臨終前,對他的子弟說了四個字:悲欣交集,以總結他的一生。「欣」指歡欣、欣喜、欣悅,這無可置疑;至於他說的「悲」,有云不是指悲哀、悲傷,而是指慈悲、悲憫。其實在眾多曾經落泊失意的印尼華僑身上,也看到這份「悲欣交集」,他們的一生是活活潑潑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