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崗村道89號


2913 期(2020 年 6 月 21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從滿清皇朝後期以來,中華帝國被逼開放;廣袤的國土加上龐大的人口,使中華大地成為世上規模最大的宣教工場。那時眾多西洋宣教組織紛紛踏足中國,建立事工。至一九四九年前後,隨着國情猝變,這眾多「西差會」又惟有紛紛撤出中華大地;其中一部分由原初留落香港而轉化為開展香港事工,作為服侍華人的延續。

  天主教「方濟會」(Franciscan Friars)是這眾多西洋宣教組織之一,OFM 是其通用的拉丁文簡寫。教士在一九四八年開始留駐香港,服事開始湧現的國內難民。在一九五六年,修會於九龍塘開辦貧民學校,同時進行傳道工作,這是日後成長成為教會的根苗。到了一九七一年,學校遷至竹園,也同時正式成立「聖文德堂」;現時教堂在一九七六年落成。

  數算「方濟會」在中華國土傳道的歷程,實在源遠流長。會祖聖方濟亞西西 (Saint Francis of Assisi)生於義大利中部,他出身名門富戶卻心繫窮人,在一二零九年斷絕出身背景,創辦修會。在那個世紀的末年,方濟會修士就來到中國傳道。當一二九四年中國元朝年間,孟高維諾 (Giovanni da Montecorvino)經印度洋來到中華大地,獲准留駐在現時北京地區傳道。他被立為北京主教,服事了三十五年。

  自從第七世紀唐朝以來,基督信仰在中華大地的流傳,都受制於政治空間的鬆緊。方濟會在中華大地建立的眾多教會,隨着元朝政權消亡而消失。直至明朝晚期,方濟會捲土重來;於一五八零年先在澳門建立修院,待至清朝初年,成功再進中國。自清朝中期之後,中華國境的收放情勢再經幾番反覆,然而七百多年以來,方濟會沒有忘記華人。

  這所教堂取名「聖文德」(Saint Bonaventure),天主教會的這位先聖、生於十三世紀義大利中部,是方濟會成立初期的修士。他是學者,曾任大學教席;他又是牧者,曾任教區樞機。他也是神學家,曾任方濟會總長,領導方濟會晉級,由培訓質素以至服事宗旨,都邁進新階段。聖文德在一四八二年封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