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人生


2913 期(2020 年 6 月 21 日)
◎ 釋經講道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靈降臨後第三主日(太十24-39)

  馬太福音十章記載耶穌差遣十二個門徒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傳道、趕鬼、醫病。出發前主不忘對門徒囑咐和賦權去履行權能和話語職事(5-15節),強調傳道者要秉持「白白得來,也要白白捨棄」(8節),以及「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10節) 兩大原則,做到隨走隨傳,不亢不卑,自重人尊。

   耶穌以師徒和主僕比方闡明門徒受逼迫的必然性(24-25節)。「別西卜」原是迦南神的名號,連主自己也被敵人指斥靠別西卜趕鬼,尤有甚者更索性罵他就是別西卜,敵意濃烈!按人性來說,懼怕受迫害是很自然的事。第二十六至三十三節出現三次「不要怕」,主看出門徒有畏怯之心,不忘勉勵他們事主毋須懼怕敵對和逼迫。

  事奉主不要懼怕有三大理由:一、因為目前隱蔽的事至終會顯明出來(26節);二、逼迫祇能損傷肉身,不能殺害靈魂(psyche,28節);三、門徒比飛鳥貴重,憐惜麻雀的天父更會照顧門徒(31節)。耶穌更進一步勸門徒真該怕的是上帝,因撒但雖有大能力,甚至可置門徒於死地,但惟有上帝能掌握人永遠的命運,被上帝刑罰在地獄裏永受煎熬才是最可怕的事。主耶穌還教導門徒要把祂的教訓公開「在房上(平房頂)宣揚出來」(27節,巴勒斯坦房子的平頂,通常是公開宣布事情之處)。

  接着論及跟隨祂的人應作的取捨(34-39節)。祂要讓門徒知道,祂在世上的使命本身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分歧,人跟隨主或免不了受家人的敵視。凡真正主的門徒便不能不付代價,把耶穌的地位置於至親家人之上。耶穌的要求看似不近人情、背後卻蘊含一個看似矛盾的真理:原來為主緣故放棄肉身生命的人,才會在世擁有真正生命;相反只一味追求外在舒適和生命享受的人,會喪失真我和生命意義。

  作門徒要付甚麼代價?門徒跟隨耶穌很可能已初嘗家人反對滋味,連主耶穌自己也曾在家鄉被鄉人輕視及遭受反對。對某些基督徒而言,把耶穌置於至愛之上,可以是意味要為主殉道;但對於大多數信徒來說,這也許是表示了為遵行主吩咐而犧牲自己的喜好,放棄權利,走一條不容易走的路(例如採取主動去愛得罪自己的人)。

  創世記二十一章記載亞伯拉罕因元配撒拉老來得子以撒,在以撒斷奶日擺設豐盛筵席,次日按妻子意思驅逐二奶埃及使女夏甲和兒子以實瑪利的傷痛故事(創二十一8-21)。亞伯拉罕的人生是奉差遣的使命人生,他被譽為「信心之父」,是我們每個基督徒心中的偉人。但現實版的亞伯拉罕卻是個有幾許糊塗又經歷許多滄桑的人,當上帝呼召他離開吾珥本地本族父家,卻在埃及因害怕險讓妻子受法老污辱,曾與侄兒羅得因分地分手再復合,又曾因撒拉「無後」的恐懼驅使,而與使女夏甲同房導致後來的嚴重家庭問題。其實他很難放下以實馬利及夏甲,他很憂愁,生命無法前進。是上帝的恩典使他仍行在上帝的旨意中。最終,他在獻獨生子以撒的事上真正學會了「得着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着生命」的功課。他學會不再靠自己來生活!

  奧古斯丁曾用這段經文來紀念首三世紀以來的殉道士,因着他們勇於擺上,為主失喪生命,成為落在地裏的「麥籽」,最後教會才能藉着這些生命的付出,結出無數籽粒來。他自己的生命和思想,也深深影響了教會往後的一千年!

  信仰的人生是個奉差遣的人生,卻也是面對張力甚至是敵意的人生,在這樣的現實裏,我們如何前進?持守信仰、承擔使命的前進動力何在?耶穌是生命唯一的主宰,人唯有以信心、順服和付出,成為富足的人,他才算擁有真正的生命!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我們這一家】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