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聖「巴特論門訓」
 回應呼召作出行動


3005 期(2022 年 3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巴特眼中的門徒訓練不是一個課程或個人操練,而是整個人的生命回應。環球聖經公會已於二月十八日舉辦「巴特系列:巴特論門訓」講座,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蔣文忠博士擔任講員,會上探討巴特對門訓的看法,幫助信徒再思門訓真義。

  「巴特所講的門訓與你們所想的可能很不同。」蔣文忠博士直言,他引述巴特《教會教義學》一書第四卷「成聖論」中,巴特強調稱義與成聖不能分割,人的成聖是聖靈工作,是給予及接收方向,因此人的成聖是外向性的,門訓不是指個人質素,而是如何為着世界而活。他提醒:「我們要小心有時將門訓當作課程,看成幾部曲的進程,用指標以為信徒達到某些行為就是基本要求,然後逐級向上,去努力達到。但明顯巴特眼中的門徒觀不是靠人的努力學習而成。」

  他續言,基督徒成聖過程是參與在基督成聖過程之中,透過基督恩典而知道。巴特認為「呼召使人作門徒」是實在具體的事,作門徒會改變地位和身分,被呼召進入行動之中,因此門訓是門徒實踐性的反省,而門徒的形式是「command to follow(來跟從我)」,門徒得到指示而不得不作出反應,這就是門徒最基本形式,而且在人生中繼續受召、回應行動。

  蔣文忠博士引述《教會教義學》第四卷第二部分第66.3段巴特論門訓,他指門訓是具有命令形式的恩典,上帝創造以先已揀選,然後恩典臨到帶着命令去呼召人服侍自己,上帝以壓倒性的吸引,令人用信心回應祂的呼召。其次,門訓是與神呼召相應的結連,巴特認為作門徒並不是有一套認可採用的方案、理想或律法,「呼召使人作門徒」指向的全然是信心的回應,當中是信賴的關係,以致聽到命令就相信,然後行動走向新的局面。門訓亦是邁出順服信心的一步,是人撇下過去,離開昨天的自己,展開完全嶄新的開始。

  最後,門訓的呼召帶來必然的決裂,巴特指耶穌的呼召造成了決裂,因為上帝的國度打破了常規。蔣博士提醒信徒要小心世界運作的法則會影響宗教法則:「教會或宗教羣體都不能離開社會或自然秩序,甚至會闖入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需要更加留心,作門徒要知道真正中保是耶穌基督。」他續言,巴特提醒信徒要拒絕內在化的門徒觀,甚至認為如果門徒不接受需要承擔的公共責任,就賠上自己的生命,並危及自己永恆的救恩;而在奮鬥的過程中,門徒必然會冒犯到世界運作的法則,但行動是為了

  信仰目的且具有屬靈可見性,並非高調或刻意針鋒相對,就如耶穌釘十字架的可見性一樣。

  他又言,神的國度介入人所依戀的關係,特別是至親,巴特認為「人憑着強烈的感情衝動,允許自己被糾纏在這些關係中的那些人捆住,並認為自己應該將他們捆住」。蔣博士以天國筵席的比喻指,有人回應:剛結婚不能去、有人則要先回去安葬父親,因依戀與妻子和父親的關係影響神的國度。他最後以少年財主的比喻指,即使他守律法,但仍要撇除舊我,才能回應呼召跟從主。蔣博士總結說:「作門徒是活在順服與自由之間……自由地決定是否順服上帝,順服上帝後進入新自由,作出更多可能性的選擇,自由地愛和服侍人。」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全港聯合網上祈禱會】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聯會消息】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