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外中的正常性


3023 期(2022 年 7 月 31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法蘭克福滯留一週後,我今日已移到另一地方(約有5週)。如何選取去哪地方?一個主要考慮是那處可以讓我回復生活的正常性。正常性視當下不再是意外(縱使事實是意外),以致我不會停留在對當下遭遇的埋怨或過分興奮。正常性是找回生活的軸心,取回對生活安排更大的主導權。正常性是建立生活節奏,可快可慢,可鬆可緊,但有規律地生活。相對於很多在意外的人,我是幸福的。我仍可以選擇在哪地方生活,仍可以有更大自由過生活的正常性。

  波蘭朋友說:「波蘭生活費相對地便宜,可安排你住在大學宿舍。」羅馬利亞朋友說:「回來羅馬利亞,你可以跟我們上課。」家人建議我到英國,在英國女兒可照顧我。旅遊給我很多體驗和自由,顛倒生活的正常性,但沒有生活的正常性生活太久了,我反而渴望生活的正常性,幫我調整受顛倒的生活。生活的正常性不必然指要在香港生活才可以或重複在香港生活,而是在意外中仍有能力建立生活的正常性。例如,我將保持6-7點起床、自己煮早餐、早上到圖書館閱讀和寫作、午飯後再到圖書館、煮飯和晚飯後、散步。間中到其他地方見朋友。這是一天的生活、一週的生活、一個月的生活。相對於波蘭和羅馬利亞,英國可能給予我多一點生活的正常性。

  因不同原因要留在英國生活的朋友也慢慢建立其生活的正常性。相對來說,有工作的會較易建立生活的正常性。這是工作的兩面性,即壓迫與救贖。相對來說,待業的可能較困難建立生活的正常性,不一定只是因為沒有工作,更是因為未習慣生活的自由。所以,待業的不必然要以就業為目的,反而如何在意外中(失業),有紀律地建立自己生活的正常性。這是對自由一大考驗。

  早上8時離開德國,我晚上10時才到英國住所,期待生活將逐步回復正常性。想不到女兒與在港家人祕密商量,她來到機場接機。我回到英國為她帶來一點意外,她可能將走入生活的不正常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