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不會陌生的周聯華牧師已逝世六年,猶記得在2001年我和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的沈冠堯牧師和馮壽松社長,到訪台北得他熱情接待,當時他已八十多歲高齡,還親自駕車載我們到台北市仁愛路的「都一處」飯店用膳。
最近閱讀《傳記文學》雜誌,讀到一篇文章講及周聯華牧師年輕時的一位啟蒙老師高樂民女士(Inabelle Coleman)。這篇文章勾起我對為師之道的再思,也念及周牧師儒雅的風範。
高樂民女士是美國人,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個傳統基督教家庭,二十多歲就矢志一生傳教,1936年來到中國視察傳道工作,四零年被派往上海滬江大學執教,二次大戰時曾被關入集中營長達數年,至1946年和平後重新返回滬江大學教授英語和新聞課程。
就在這年間,仍在唸大學的周聯華曾任她的助手。文章記到周聯華是高樂民最欣賞和寵愛的得意門生,「他的樣子並不英俊也不帥氣,但很有口才,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是那種典型的學生領袖人物。高樂民一直認為中國的未來建設靠的是年輕有為的菁英人才,她和教會的責任就是為未來的中國準備基督徒領袖和菁英。」
就在這個背景,高樂民鼓勵周聯華大學畢業後到美國接受神學,以致將來可以成為牧師。為此,高樂民也為周聯華撮合姻緣,建議他娶一位腳踏實地、低調謙遜的女士,這才可以成為一生獻身為牧的周聯華的支持。
往後的故事不贅了。但值得一記的是,1949年高樂民返美只一年,很快又去了台灣,建立了台北懷恩堂,而周聯華後來就是懷恩堂的牧師。
如此一位恩師,改變了許多人,甚至改變了這個世界。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