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將)退休者的生命教育:年紀大,機器壞


3067 期(2023 年 6 月 4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雖然很多六十五歲(甚至七十歲)的朋友仍精神活潑,可以四處走,但我們不能否認身體機能慢慢退步了,甚至出現不同病痛。今年4月,我有10日在澳洲。回港後6天,我又要到星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個星期。兩星期後,我又要到韓國數天。對這緊密行程,昔日的我沒有太大適應問題,但今次,我感到疲倦了。最後,我取消了韓國行程。雖然心境仍年輕,但身體已不能承載年輕時的好奇、嘗試和衝勁。這是不能逃避事實。

  面對身心變化,退休者會考慮做身體檢查。跟年輕時不一樣,退休者的目的不只是為醫治,更要讓自己知道自己狀態,從而準備一但要離世所要的安排。縱使確診不同疾病的退休者會接受不同治療,但同時,他們會安排財務、隨身多年的物件、盡力實現「bucket list」等,讓倖存者不用太多擔心。或許,有人會認為以預備離世的態度過活不太積極,但預備迎向死亡與消極無關,而是誠實面對自己,並活在當下呢!

  一. 退休者可能因空間(居住空間)和時間(壽命)改變,導致消費方式也改變。例如,不會多買裝飾品和服飾等。其實,這是不需要,也不是健康的想法和做法。預備死亡不等於沒有當下,無欲無求。我們不需要賦予一件物件有10年壽命,但若它可以陪伴我們數載已達成任務了。所以,保持一定消費和由此帶來的新鮮感和欣賞力是有需要的。

  二. 退休者進出醫務中心比以往多,例如,以往沒有的白內障現在出現了、以往沒有的膝蓋痛現在出現了。這含意醫療開支比以往高,單靠醫療保險可能已不能負荷持續的昂貴醫療開支。所以,提早預備轉投公營醫療系統是必須的。例如,以往我每月的藥費要二千多元,現轉到公營醫院,每月只需不足一百元。如何選擇公私醫療模式運作,我相信病人更有智慧處理。

  三. 退休者要接受身體出現各種不同毛病,不需要自怨自艾,也不需怪責別人。例如,有朋支接受白內障手術,但不太成功。錢用了,但換來的結果令他失望的心情是可明白的。這可能是醫療失誤,也可能是身體機能下滑。在維持健康之餘,也要接受身體不健康。在身體還可以時,預備自己可能不方便時的安排。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