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生活新常態


3070 期(2023 年 6 月 25 日)
◎ 城市心靈 ◎ 小沿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疫情和居家隔離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改變,其中一樣是叫外賣成為生活新常態。

  因着疫情,不論是政府實施隔離令或禁足令,抑或人害怕外出染疫,人們在過去三年被迫進入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消費、娛樂、社交,以至上班,皆大幅度減少。而外出上餐館用膳(Dining out),原本是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但在疫情下也被迫終止,當然因此多了留在家中做飯,但更多的是轉為叫外賣,這亦解釋了這兩三年送外賣行業蓬勃起來的原因。

  這情況到了即使疫情後,食肆重開了,叫外賣仍持續增長。有次我到某茶餐廳午餐,等了半小時仍未上菜,侍應解釋說是因為有大量外賣單要處理。

  多了叫外賣,意思是人選擇寧願留在家中或辦公室用餐。以前上街用膳,不論是自己一個人上餐館,又或者一羣同事聯袂到茶樓吃午飯,都是很愉悅的經驗。既可以到一個比較新鮮的環境,又可以見到侍應生或服務員,寒喧一下,談天說地,這給人refreshing 的感覺。

  但叫外賣,將用餐由社交活動「還原」到純生物性的進食。人變得孤獨,選擇足不出戶,在手機落單,留在原地,待食物送到,便對着手機進食,一切都是獨自一個人,食物有多美味也不能與人分享。

  當然這沒有道德上的對與錯,甚至正如國內學者周國平所言,可藉此「練習一種高質量的獨處」,但因多了大量叫外賣,外賣食具和送外賣的運輸物流帶來的資源耗費及生態污染,就不言而喻了。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