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作家:觀其人、看著作、透視生命
──人物傳記閱讀範例:《全民神學家巴刻》(四)


3087 期(2023 年 10 月 22 日)
◎ 牧心世情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乙、面對爭議

  巴刻很喜歡閱讀魯益師的著作。也曾經好幾年坐在西敏寺教堂(Westminster Abbey)裏聆聽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講道,這些都深深影響他的神學觀。在1966年至1970年間,英國聖公會與不從國教者之間產生分裂,英國教會福音派以鍾馬田為首,與斯托得為首的一方公開分歧。巴刻曾響應斯托得呼籲參與聖公會福音化的行動,成為1976年National Evangelical Anglican Congress中堅分子,對純正信仰福音運動和學生福音工作,都會毫無保留地大力支持。

  此後,巴刻捲入與鍾馬田因《成長以致合一:形成英格蘭聯合教會的倡議》(Growing into Union, 1970)一書立場不同決裂風波。巴刻持更寬廣胸襟雙向路線的「廣派」成了「贏家」,既是跨宗派的福音工作,又仍委身於自己的宗派。此事導致福音派脫離英國教會自立,也為巴刻後來出走加國埋下伏筆。事實上,巴刻的寬容立場,更一度讓他在1972年改組三一學院(即把威克里夫學院、丁道爾學院和克理夫頓學院合併組成的新校)時惹來疑慮,人事席位安排上發生困難。1978年,他又簽署了聖經無誤的《芝加哥聲明》,申明聖經無誤立場。

  二十多年後,巴刻仍持寬廣立場在北美領銜簽署《福音派和天主教聯合宣言》(Evangelicals and Catholics Together, 1994),強調在基要教義上不妥協,在相對事上則可與其他新教徒、天主教徒或東正教徒彼此接待。如此立場卻引來北美福音派保守和基要的教會新一輪批評,結局是巴刻被美國改革宗教會邊緣化。不過,即或巴刻在普世聯合運動中的寬容立場是個錯誤,但他卻能始終以謙卑和正直走完一生,難能可貴!


【要聞】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29屆培靈𡚒興大會禱文】

【讀者投稿】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