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蘭雅(John Fryer)父親是一位牧師,當傅蘭雅在倫敦就讀師範學院時候,已醉心於中國文化。一八六○年師範學院畢業之後,獲英國聖公會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派遣到香港,於一八六一年八月六日抵步出任聖保羅書院院長,一八六三年亦應北京同文館教習包爾騰牧師(Rev. John Shaw Burdon,於一八七四年出任香港聖公會第三任主教)的邀請,就任同文館英文教習,年俸一千兩。兩年後轉往上海,任英華書院院長,後應李鴻章聘請,轉任上海水南製造局翻譯館編譯,主持法學、醫學、冶金、化學、工程、貿易、政治、地理、動物、印刷、軍事、海防等各類西書的翻譯,不下三百四十五部之多。一八八五年傅蘭雅更聯同麥華陀(Welter Henary Medhurst)、福弼士(B. Forbes)、偉烈亞力(Alexander Wyie)、丹文(W. Drymmand)、唐廷樞、王榮和、李鳳苞、徐壽等八人籌創「格致書院」(Shanghai Polytechaic Institute and Reading Room),是上海第一所科技學院。
格致書院的籌辦最早是出於麥都思牧師(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和他兒子麥華陀總領事向來的心願,當傅蘭雅和各董事組織起來的時候,在「山長」(按即院長)一職,他們選定剛由香港返回上海的王韜出任。按王韜在二十年前有長毛狀元「通賊」的嫌疑,追緝在案,所以他在香港過著流放的生活,苦不堪言。其後經過丁日昌、馬建忠、盛宣懷的說項,亦經李鴻章首肯清洗罪名,以致王韜一八八四年可以返回上海定居,合家團聚,自稱各「淞北逸民」。由於王韜早年與麥都思牧師和麥華陀早有深厚的關係,對他的才華賞識備至,因此認為他出任「格致書院」院長最為適合。
傅蘭雅親手所寫的毛筆信,雖然不知年份,但所寫的「王紫詮仁兄先生」,就是王韜的別名,該信的內容是請王韜「茲照示簽字專人走奉,至祈檢收,即將該銀密封交來人帶回」,所以是一封向長毛狀王韜的提款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