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基米德嘗言:給我地球以外一個立足點,一支無限長的槓桿,我可以把整個地球舉起來。亞基米德點(Archimedian point)提醒我們,一樁事件、一種制度、一個人祇能在本身以外,才能找到超越的意義。成功的人生,要棄世身後,工作得著堅立(詩九十17),遺愛人間。歌曲有終止,旋律迴盪不休。政府成立在其外推之義,在其所服事的人民。執政為民,權為民用。本於民,歸於民,成於民。
是故,公禱書婚禮宣諭中,首列「婚姻為遵行上帝旨意繁殖人類而設,教養子女敬愛上帝,頌揚主之聖名。」婚姻外推之義,是生命的誕生,人類的繁衍,文化的延續,天國的推展。上帝藉夫婦的結合,成就奇妙的計畫。父精母血,生命慢慢孕育成形。人類參與上帝隱密創造生命的工作,有份創生(procreation)。在人格的奠基時期,父母的影響力是決定性的。霍納斯.布什內爾(Horace Bushnell)在一八四七年《基督教的培育》(Christian Nurture)經典之作中直言:「讓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除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外,不知其他。」就如猶太人的家庭,子女生在聖約之內,除非他們自絕於選民群體之外,或從民中剪除。
在今天,考慮結婚的人,重點是男女相方的眷戀。為了本身的生活質素和空間,不少夫婦考慮不要孩子,或推遲生養孩子。婚姻的意義,停留在夫婦二人,沒有外推。對德國牧師的卡爾.威特(Carl Weter)來說,對父母天職的輕忽是不可思議的。他認為倘若家庭教育失敗後,由最優秀教育家後繼,也是回天乏術。他認為娶妻但求對方身體健康,內秀善良,美貌其次。在太太懷孕期間,他花時間與太太信步山間,勤作適量合宜的運動;為太太開暖水洗腳、擦背,以最好的準備,迎接上帝賜予的生命。
因著父親悉心教導,小卡爾.威特原是一位被認為是有些痴呆的嬰兒,竟然八、九歲通曉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年僅十四歲考獲哲學博士,十六歲獲法學博士,成為著名德國大學教授,終年八十三歲。卡爾.威特認為結婚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替上帝培養敬愛上主的人。他把孩子從出生到十四歲的教養過程寫成《威爾布特的教育》。一位母親在哈佛圖書館發現孤本,按其方法訓練其女兒成為哈佛高材生。這經過也寫成《哈佛女孩劉亦婷》,成為炙手可熱的暢銷書。
當男女二人進入婚姻的世界時,他們應明白,舉起這婚姻世界的,就是在二人世界之外找到的支點|上帝創生與為上帝培育生命的神聖職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