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反思: 馬太福音十六21-28


3080 期(2023 年 9 月 3 日)
◎ 釋經講道 ◎ 黎家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靈降臨後第十四主日

  (耶十五15-21;詩二十六1-8;羅十二9-21;太十六21-28)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北宋文豪蘇東坡在其《西江月》中慨嘆世事多變,壯志未酬的詞句,放在今天,當回顧香港過往的風光,今天的轉變,蘇軾這詞句也可能是不少人的心聲。

人自以為的「風光」

  但當閱讀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一至二十八節,彼得當日拉着耶穌,極力勸他(原文是「斥責」),警告主:「萬不可如此!」彼得的想法可能是如此:「主啊,人生是有選擇的,我們辛辛苦苦跟從你三年之久,撇下一切,轉換跑道,到今日,難得你以神蹟奇事動輒就能聚集數千人,而我們愚蒙的眼睛又被你打開,得知你就是以色列的君王,我們所盼望的基督。下一步,不就是上耶路撒冷取得你應得的風光和榮耀嗎?」

  確實,當時從人看來是主耶穌最「風光」的時刻,但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一節卻記載:「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被別人認定在事奉高峰的耶穌,原來在上京城之路、權貴面前,不是踏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得意成名之路,反而是在滿朝權貴手下受許多的苦,並且為你和我的罪被殺的淒涼秋景。

捨己與捨棄了主

  死亡,從人類的角度理解,是懼怕及未能逾越的區間。彼得完全不能接受耶穌從高峰中墜落、面向死亡的事奉之路。但聖經中耶穌明言,彼得選擇的是人的路、人的心意;而主耶穌行的是神的路、神的心意。(太十六23)

   在此契機,主轉而進一步教導眾門徒,跟從者,就要如祂一樣,捨棄自己去背起帶來死亡的十字架(太十六24)。 何謂「捨己」,可能因人而異。但我們若細看馬太福音後來的章節,「捨棄」兩字,是用於彼得三次 「捨棄」了主(太二十六34、75)。 彼得因不能捨棄自己,而捨棄了對主名的承認。 所以,信徒的「捨己」,就是不要捨棄主,常將主擺放在面前,並於人前承認主的名。

  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七節中耶穌繼續警告:「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裏,同着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初期飽受逼迫的信徒讀至此處,必然明白主鼓勵他們,在主再臨之前,無論逼迫多大,我們都持續承認主名,這正是他們要走的捨己之路。

再走捨己的路

  教會復常後,當我們重返聚會時,看見聚會人數下滑,信徒的屬靈生命大受衝擊,可能我們會感慨:「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甚至想放棄再把主放在我們面前去承認主名。但若回望主耶穌走過的路、及與門徒的對話,卻不正是在這秋涼光景,叫我們一眾信徒再次行在神的心意裏。無論昔日社會或教會有多少風光,但主同樣挑戰我們捨棄彼得所渴望的名成利就、萬眾敬仰的耶城風光;轉而就着主的路、行在祂捨己成就救恩的心意中,無論何光景,常把主耶穌擺在我們面前。

  即或你今天信仰完全走了樣,猶如彼得多次捨棄了主,難以重拾信仰、重返聚會。但要緊記是主的受死和復活,使彼得重新得力,成為主所預言世上的見證人(十六28)。今天,復活的主也願意使你重新得力,只要你再次來到主面前承認祂的名,必如彼得一樣,再得神的使用。

  黎家翹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