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神聖之外


3009 期(2022 年 4 月 24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若撇掉所有歧視,遇上身心殘障者時,我們多傾向從「生命神聖」(sanctity of life)的角度認識他們。第一,不論他們的殘障程度如何嚴重,他們仍是上主的創造。我們要尊重和保護他們。第二,他們的努力獲得社會高度欣賞和讚揚,例如,再生勇士、生命鬥士等稱呼。身心殘障者多謝我們正面回應,但他們的關注不只是「生命神聖」,更是如何可以過有質素的生活。所以,生命教育要求我們尊重和讚揚他們生命力之餘,也要有行動回應身心殘障者對生活質素的期望。

  「生活質素方法」指人們要有甚麼生活條件和環境才可以支援他們過着有質素生活。不同理論對質素生活有不同理解,但大致上,生活質素包括健康、生活水平、教育、時間管理、社會管治、文化生活、社羣關係和環境。以身心殘障者為例,「生活質素方法」關注他們的生活環境是否包容,讓他們可以安全地和自由地生活;他們是否獲得教育,讓他們發揮潛能;他們是否有平等工作機會和有工作的選擇,讓他們參與社會生活之餘,也為自己生活負責任;他們是否獲得適當醫護支援,讓他們可過着健康生活等。以上一切要從社會政策、設備和環境入手。然而,縱使身心殘障者有這些客觀條件支援,這不等於他們就可以過一個有質素生活,因為這與個人身心殘障程度、個人期望和個人心靈質素有關。例如,若個人身心殘障程度無法改善,個人期望可以調整嗎?又若客觀條件無法提供支援,個人心靈質素可以讓人更有抗逆力和適應力嗎?這些都與生命教育有關。

  第一,「生活質素方法」幫助生命教育工作者認識政策倡議與生命教育絕對有關。生命教育不要只限於個人層面,反而要多從制度和環境思考,促進一個讓人可以有生活質素的社會環境。

  第二,「生活質素方法」幫助生命教育工作者認識提升當事人的抗逆力和適應力的必須,但這要從「充權」(empowerment)角度思考,而絕非停在慈悲層面。否則,受幫助者只是被可憐。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喜閱.門徒】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消息】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