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中看見光的想像力


3038 期(2022 年 11 月 13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與艱苦和不公義共存的日子,我們會感到沮喪、失望和無助。因此,要看見光和盼望很重要,因為這是生命動力。第一,甚麼才算是光?甚麼才算是盼望?第二,從光與盼望視野下,黑夜是甚麼?第三,我們如何可以看見?

  光與盼望不須要以針對困難來理解,也不一定要以克服困難姿態出現,即光與盼望可以與困難並存。耶穌說,「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簡單來說,光與盼望就是好人與好事。當看見有人仍勇敢為人、保持善德、鼓舞灰心者、扶持軟弱者和援助困苦者時,他們就是世上的光與盼望。換句話說,每當我們做好人、做好事,我們是世上的光和盼望。然而,光與盼望不是全由好人與好事決定,更由每一個新生帶給我們。按基督宗教理解,孩子的誕生說明上主從沒有放棄一個令人失望的世界。即不論外在環境如何不利和惡劣,上主的救贖應許並沒有改變。重點不是「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而是孩子見證上主的應許使我們有希望。此外,哲學家鄂蘭(Hannah Arendt)說,每個新生是一個開端。新生的重要是他打破之前的自然因果鏈結,自行開啟了一連串的事件鏈結的個體。新生是那抗拒可預計和重複力量的來源。我在大學任教,每年都有新生入學和同學畢業,我特別感受到鄂蘭所說的新生。我相信在每行工作,你或多或少都會遇上新生帶來的光與盼望,甚至你自己就是光與盼望。

  世上的光與盼望不一定以榮耀形態出現;反諷的,它可能是個人的、微小的,甚至有時被掩蓋,叫人看不見。雖是如此,但光與盼望從來都沒有消失。因有看見光與盼望的經驗和能力,這使我們對黑夜有另一種想像和認識。即我們沒有想過疑惑、無奈、無助、無力、不安竟然可以成為成長之路。成長不是以面對逆境的能力來理解,而是以回復和保持初心來理解。初心是一個由被呼召和回應呼召的我所建立的真我。在黑夜,我們反問:甚麼是重要?甚麼需要放下?甚麼要悔改?甚麼需要承擔?甚麼需要堅持?有人被黑夜佔領了,變得恐懼、放棄、憎恨、自我懷疑,甚至暴力,但黑夜只有描述之意(descriptive),沒有決定之力(prescriptive)。所以,耶穌說,「那殺人身體但不能滅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那能在地獄裏毀滅身體和靈魂的,才要怕他。」(太十28)

  我們總要承認看見光與盼望的能力不等於最後甚麼都可以有美好結果,但這能力使我們在失望時,不會絕望;退縮時,不會放棄;被擊敗時,不會懷疑。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散文】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讀綜合症】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