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人口多元


3051 期(2023 年 2 月 12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城市特色之一是相對頻密的流動人口,並由此而出現的多元社會。多元是事實,可以代表不同色彩和豐富,但同時,多元也會帶來威嚇性。所以,城市裏多設下封閉式社區,這不會在鄉村發生。例如,你要進入屋苑就要用密碼、住戶證等。習慣在封閉式社區生活的城市人會視他們社區以外的人是危險的。結果,不同種類標籤逐漸建立。以香港為例,被標籤的可能是南亞裔社羣、新來港人士、貧窮人士等。那麼,在城市推動的生命教育就要留意其生活特性。其中,我認為:

  一. 尊重差異。差異因性別、種族、宗教、經濟等而來,而尊重包括認識、了解、不標籤(偏見)、不取笑、不操控。在尊重中,人沒有恐懼下,可自由地按他的條件選擇和表達他的生活。在權力不平衡下,弱勢一方往往不獲得尊重。這在學校、家庭、居住、買賣、工作等環境常會發生。

  二. 維護平等。平等不是指要求每一個人都是一樣,因為差異是事實。所以,平等指平等機會。即人不會因宗教、種族、性別等因素而遭到剝奪參與社會、發揮潛能的機會。例如,不同程度的殘障不應被剝奪上學、就業、參與社會生活等機會。平等機會並不保證有相同結果,也沒有忽視差異,但不容許差異成為歧視。

  三. 建立友誼。有別於鄉村生活,城市生活的關係多以買賣和帶有目的的關係而建立,例如,人的互動會在商場、食市、服務等產生,但這些短暫和有目的的互動較難發展出友誼。不只如此,人與人的認識也受限於買賣關係,無法深入,也不需深入。陌生人是城市生活特性。友誼不只是開闊生活世界,也是打破城市對生活的限制。

  四. 保持款待。款待的對象不是認識和相熟的朋友,更是在封閉式社區以外的人。因城市流動人口較頻密,外地勞工到城市生活是特色。在香港,單就外地傭工有33萬。款待就是人性地,並超出一般責任對待陌生人。除了外地勞工外,城市中也有尋求政治庇護者。款待就是拒絕將人看為工具,不以交易關係相處。

  宜居城市不只關乎城市的硬件(例如:衞生、居住、交通),更是人際的相處。後者關乎生命教育。所以,生命教育不是個人修身的事,而是城市優質生活的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及機構短訊】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