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碰上金句柱


3072 期(2023 年 7 月 9 日)
◎ 十架信息亮街景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荷李活道75號門外的行人路上,由中西區區議會、連同政府建築署及旅遊事務署,三方合作豎立了一根柱。這條方型柱大約有三米高,直徑只有約十厘米,就如一條粗大的鐵通。粗大鐵通立於行人路上!因此它的豎立點必然經過周密估量,既不會阻礙行人,更不能讓路人誤撞受傷;又不好偏於一旁以至不易留意,形同虛設。

  這是一根紀念柱,標記「孫中山史蹟徑」第11站。紀念柱的上方以金漆大字寫着:「道濟會堂舊址」。柱的中部刻着一段聖經:「當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爾之上帝、此首誡也。其次愛人如己、亦猶是、誠未有大於此者。」經文後面用較細字體刻明出處:「馬可傳福音書十二章三十—三十一」。接於聖經下面,是孫中山手書兩字:「博愛」。

  啊,此中幾多教會故事!馬六甲英華書院於1843年遷至香港之後,由初時僅有幾名學生聚會起步,日漸增長,很快就成立教會。成長的教會都需用較多場地,結果在1888年遷至荷李活道75號,並取新名:「道濟會堂」。孫中山於1883年在今的「公理堂」前身領洗,此後亦經常到道濟會堂聽道學經,蘊釀博愛思維。這裏不單是孫中山經常出入之處,也是他蒙滋育思想和品格之處。

  當孫中山在道濟會堂聚會的年間,〈委辦本〉是最通行的聖經中譯;紀念柱作了精準的反映。道濟會堂於1926年再遷址至現時般含道,既自建教堂,並且再取新名:「合一堂」。

  區伯平(撰文、拍攝、繪圖)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