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應屆考生共覓前路


3073 期(2023 年 7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翁傳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七月適逢各大公開試放榜的日子,最為港人關注的,月初(7月6日)有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放榜;本週三(7月19日)將是中學文憑試放榜。深信不只是應屆考生心情緊張,其實家長、教會導師、牧者,以至校長及老師也不遑多讓。特別是今屆考生經歷新冠疫情困擾,前前後後有兩年多處於停課、網課或半日制的上課形式,無論學術方面、各項體藝及社交學習都呈現缺欠,誠為不完美的學習經驗。

  根據香港學術及教育交流協會於今年4月至6月初進行「應屆中六畢業生升學或就業意向」問卷調查,回收了 1185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逾七成受訪者表示對中學文憑試成績沒有信心,接近八成學生認為由於疫情影響,網上授課和社交距離措施都阻礙學習效率。事實上,回顧過去四年多,香港發生社會運動以及飽受新冠疫情困擾,所以現屆中學文憑試考生,從初中後期以至整個高中皆是在非正規學習的情況下度過,直至去年十一月才逐漸恢復全日制上課,雖然口罩令於三月初全面撤銷,惟至今校園大概仍有九成師生戴口罩回校,可見影響非常深遠。

  面對前所未有的學習情況,我們應以同感心與應屆考生同行,讓他們接到成績單後,成績理想的固然要幫助同學善用優勢,把握機會,選擇合適的院校學科繼續升學;至於稍遜的,更應提醒同學明白成績等級壓力只是悠長人生的短暫困境,尤其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學習態度,以及價值觀,更何況擺在前面的路向,除了就業之外,還有各種不同的升學途徑和機會:如副學士、文憑課程、外地升學、內地升學……誠如使徒保羅說:「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着甚麼地步行。」(腓三16),深信這節經文除了信仰靈性的重要提醒之外,也可作實際生活的指引,當然最理想的是兩者能夠結合。

  此外,針對本屆應考生的不完美學習經歷,教會可按情況和需要,加強輔導事工,如溝通聚會、疫後自我形象建立、生命反思……甚至可能的話,邀請他們參與堂會或機構的暑期事奉,透過與牧者及導師一起事奉和生活,發揮實際的同行者效能,幫助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之中建立自我,以致進一步尋覓前路。

翁傳鏗(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書記)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連載小說《捨得》】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