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會去廣州一趟,已訂了高鐵列車車票。
以前去廣州,可乘坐紅磡站開出的直通火車,或者到深圳搭乘和諧號火車。若是後者,先經九廣鐵路到羅湖,過關後才可購買和諧號的車票。
香港新一代對「九廣鐵路」這名字很陌生,他們只懂得「東鐵」,但對戰後嬰兒潮一代,他們一定熟悉九廣鐵路。
著名的余光中先生,因為曾任職香港中文大學,又住在沙田,對九廣鐵路很有感情。他在《沙田山居》一書,曾寫過九廣鐵路時代的火車:
「香港的火車電氣化之後,大家坐在冷靜如冰箱的車廂內,忽然又懷起古來,隱隱覺得從前的黑頭老火車,曳着煤煙而且重重歎氣的那種……在從前的那種車上,總有小販穿梭於過道,叫賣齋食與鳳爪,更少不了的是報販……週末的加班車上,更多廣州返來的回鄉客,一根扁擔,就挑盡了大包小籠。」
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景像吧,那時從香港返廣州,必是「回鄉省親」,旅客大包小包的扛在肩上帶回鄉送給親人。每逢過年過節,火車站擠滿了回鄉客,車廂水洩不通,有些人甚至冒險坐在車卡與車卡之間的鐵欄上。
時移世易,今日坐東鐵回深圳或大灣區的港人,多是「北上消費者」,為方便消費,他們亦早已在手機下載了支付寶,俾過關後就即刻吃喝玩樂。據云香港每逢週六,逾四十萬港人到深圳「消費」,火鍋店、足浴店、卡拉OK,滿是港客的身影,這跟余光中先生筆下那個充滿親情的年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內地變了,香港也變天,把兩者連接一起的鐵路,雖仍是那一條,但風貌已隨之改變。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