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聰及秀蘭:
謝謝您們的回覆。
知道家人在怪責你們,心中難受。希望你們明白,即使雙親是基督徒,他們也會像一般父母那樣為子女掛心柴米油鹽!你們沒有按原來的計畫任滿一年義工,便從非洲回來,那麼已經牽掛你們一年的父母,反對你們在陌生的遠方延長一年服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知道更大的考驗在於你們父母表明不會借錢給你們度過難關,你們只好靠少數相熟弟兄姊妹零星供應。不要說將來回港之後的生活,單單未來大半年的日常開支也沒有甚麼把握。
還記得我上次分享列王紀記載那個「撒勒法的寡婦」的故事?憑着信,她踏進了一個全新的生命領域:「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裏的油果不短缺。」(王上十七16),她天天活在安全線以下,卻每天都經歷信心帶來的平安。
在資源不足,特別覺得事情苦無寸進的時候,我們都傾向聚焦於到底欠缺些甚麼,我們可能慣於用「有甚麼缺乏」的角度去檢討事情和處理生活,這本無可無不可,發現有所不足,有可能激發進步,也可以提升解難的能力,但過度的擔憂,甚至抱怨沒有機遇,或自憐生活坎坷,這些負面心態可引發自己及身邊同行的人窒礙難行。
原來生活的另一個起點可以從我們擁有甚麼來開始,婦人罈內的麵和瓶裏的油經常處於安全線以下,但能夠每天經歷神的供應,比麵、油充足所帶來的安全感更加值得珍惜,列王紀作者如此寫道:「吃了許多日子」,精簡的一句話成為神與人同行的清晰標記,也確實是寡婦的一頁信心札記。
我不能預測上主要怎樣幫助你們,卻肯定知道祂喜悅我們以信心天天跟隨祂。
與主同行每天!
國叔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