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禱告和探訪為教會發展填補缺口


2713 期(2016 年 8 月 21 日)
◎ 各司其職 ◎ 志仁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的社會環境非常強調成效,所以大部分香港信徒對教會發展的概念也就是數字上能否達標。請留意香港不同教會的月刊、週刊,絕大部分都有羅列上月聚會人數、領餐人數,也必然有籌募經費、步行籌款、宣教籌款、「拆、修、拓、建」四大籌款項目、每年受洗人數等等。請大家想一想,當一位外地人來到禮拜堂參加聚會,一打開週刊,會不會感覺像參與一間以業績為主導的團體?不是想否定這個習性,因為香港之為香港,就是上帝丈量給我們這種生活和文化,正如我們去到另一個地區,如果當地的牧者每次報告數字時都含含糊糊,不清不楚,我們也不想教會是如此地事奉。問題不是否定,而是要知道怎樣健康地走下去,除了數字,還有其他。

  香港教會重視講道,強化管理肯定是需要的,但我們要很清楚這兩件事帶來的後遺症,就是這兩方面的事奉對象,並不是針對個人的需要;講道是向全教會的會友,管理是制定整體會友共同遵守的法則,用一句意象的話來說,兩種事奉對於會友的個人面目是模糊的,這就是發展型的特色。以一間公司來說,對象不需要是個別的某人,只需要是一個年齡層,或所有同一消費習慣的人,管理層會很快從整體利潤中,捨去專注於某個個人的高成本營運方式,而從整體方面創造利潤。因此,重視講道和管理的教會,往往忽略個人的禱告和探訪。禱告是一個存在的需要,禱告並不能促進客觀的金額數目或者增加樓面的實用面積;探訪更是只有付出,沒有即時實質的回報,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是不值得的。

  以上是從發展的角度來衡量禱告和探訪,這當然是片面的。所有基督徒都不會這樣評估禱告和探訪的價值,正正就是這點說明我們知道教會並不單是從發展來衝量一切,這就對了,我們要更深刻認識到,支撐着教會發展的其實就是禱告和探訪。

  禱告這種事工並不只是推動信徒多禱告。禱告的真正意義,是表明我們與上帝有密切聯繫,你想想,無神論者會禱告完才開始工作嗎?探訪則是人與人之間的關聯,用以表達親切的關心,在主裏面是一家人。所以,禱告是人與上帝的關係,探訪是人與人的關係,這兩種關係健康正常,才能支撐教會的發展,即謂「家和萬事興」。這個「和」字就是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的「相和」。

  上帝在教會中,必定預備了一些教牧、執事和弟兄姊妹,有禱告和探訪的恩賜,一定有。他們禱告時喜樂,探訪時有喜樂,樂意到醫院探訪,也到殮房、殯儀館支持及安慰失去家人的弟兄姊妹。教會要同樣敬重這些職分的弟兄姊妹,他們十分清晰是上帝揀選他們,賜他們有這個恩賜,讓他們快快樂樂做一些沒有邊際利潤,沒有短期實質回報的事奉。漸漸地,我又發現,那些專長於講道和管理的人也非常敬佩這些常常作在最小的弟兄姊妹身上的禱告人和探訪人。因為大家都知道,支持整個發展的基礎,其實就是個別關懷,主耶穌和你的關係,你和我、我和他的關係。

  下期題目:禮失求諸野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